幾次近戰,大馬士革守軍都沒能突破羅馬圍城軍隊的防線,隻能狼狽的逃回城內。
外圍,羅馬與馬穆魯克的戰鬥進行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阿裡怒罵手下他們的人是敵人的一倍,就這居然還不能讓敵人敗退,他們是吃什麼米共田長大的嗎。
但也不禁佩服對手居然這麼能抗,他並不是第一次與羅馬軍隊戰鬥了,他就跟著前任蘇丹嘎伊特貝打過幾次,所以蘇丹奧斯曼才派他過來。
就在阿裡關注著正麵這場戰鬥的時候,有騎兵跑過來報告他在西邊發現羅馬人的身影,數量在一千左右。
很明顯這是想過去包抄他的。
很快又有人過來報告東邊也發現一支羅馬軍隊,人數也在一千左右。
到了這個時候,阿裡還不願意放棄前進,他命令分出兩支軍隊出來,羅馬人的方陣移動速度慢,拖時間還是可以的。
但現實是他們沒能拖住羅馬人多久,由兩個大隊組成的羅馬方陣其火力也比人數更多的馬穆魯克人強,阿裡左右兩翼接連告急。
沒辦法,阿裡隻好再次打出旗幟來,希望城內守軍能夠出來夾擊羅馬軍隊,要不然他們真的要撤了。
大馬士革城守軍也無可奈何,他們已經嘗試了好幾次了,但是無一例外都以失敗告終。
阿裡撤軍的第三天,羅馬軍隊再次強攻大馬士革炮彈砸出來的兩處缺口,一小時的巷戰,大馬士革城被攻破。
啃城牆啃得頭腦發暈的士兵開始進城發泄自己的怒氣,導致城內多地發生了火災、羅馬士兵在城內搶劫殺人,直到盧修斯·沃倫諾斯趕來。
盧修斯·沃倫諾斯嚴格執行軍法,將幾十名違法的士兵除以極刑,並安排士兵成立巡邏隊,搜捕趁火打劫的犯罪分子,撲滅城內明火。
得知大馬士革城陷落,在開羅的蘇丹奧斯曼歎了口氣,果然還是太勉強了。
“告訴阿裡,退守巴勒斯坦地區,耶路撒冷和卡拉克必須守住,加固那裡的城防,就算拚儘最後一個人也必須戰鬥,這兩地方那一個失守阿裡就彆回來了,他會成為順從者的恥辱!”
等使者走後,奧斯曼獨自一人自言自語,羅馬人打了那麼久,戰線拉得這麼長,內部一定也有很多問題,以先防守再出擊的戰術一定沒有錯。
另外,開羅再次派出代表,同意割讓大馬士革,與大馬士革城以北的敘利亞土地,並交付四萬金幣的賠款。
為表誠意,奧斯曼在達成合約以前就將被俘虜的羅馬士兵交給了羅馬人。
執政官康斯坦丁諾斯其實也想停戰了,自己還有六七年的任期,一口氣打完了之後四五年怎麼辦。
而且,他如果真要一口氣吞下馬穆魯克,要為羅馬帝國那捉襟見肘的財政操心四五年,還要到處平叛,自己煩都煩死了,這種未來想想都覺得可怕,不如討到了好處就踩一腳。
至於教會成員和君士坦丁堡市民不滿,那就交給愛德華紐蓋特了,由他出麵平息民憤。
一四八一年八月二日,開羅的使者來到了君士坦丁堡,他們要與羅馬帝國達成一項停戰時長達二十年的和約。
二十年,這顯然不符合康斯坦丁諾斯的預期,他想要的是休戰五年,按他們的條件那打馬穆魯克蘇丹國,拿下耶路撒冷豈不是下下任執政官的事情了。
這讓他很糾結,在一番含糊其辭支開使者後,康斯坦丁諾斯召開內閣會議問他應該怎麼說。
“執政官如果想打馬穆魯克,其實隨便找點理由就可以了,和約不過是休戰,而不是永遠停戰,這大家都心知肚明。”
桑賈克·博羅維尼奇指著開羅使者帶來的合約,上麵寫著賠款需要二十年還清,這就是一個借口,如果他們哪一天晚了一天送過來就可以說他們沒有遵守和約,然後發動戰爭。
“不愧是你啊,桑賈克·博羅維尼奇。”
這番話讓康斯坦丁諾斯眼前一亮,直呼好家夥,太無恥了,他怎麼沒有想到呢。
第二天上午,康斯坦丁諾斯招來開羅使者,巴西琉斯愛德華、執政官康斯坦丁諾斯和開羅使者簽字,和約在今天正式生效。
康斯坦丁諾斯拿著和約在元老院裡展示了半天,告訴元老們戰爭已經結束了,二十年內都不會有新的戰爭發生,大家可以安心做生意了。
元老們十分高興,高呼“和平萬歲”“元老院與羅馬人民萬歲”“羅馬軍團萬歲”。
但也有不解風情的元老問康斯坦丁諾斯為何突然就不打了,明明馬上就要到耶路撒冷聖地了,難道你就不能再堅持一兩個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