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說你就說,他們自己有翻譯,自有人聽得懂漢語。”
劉據正色道,
“自今日起,大漢官員與這些小國說話,隻準使用漢語,聽得懂是他們的榮幸,聽不懂是他們的損失,若因溝通不暢誤事,後果全由他們自行承擔,這是我大漢實現大一統的第一步。”
“諾。”
郭振終於完全明白了劉據的意圖,當即大聲對王城內喝道:
“你們聽著,大漢皇子親臨樓蘭,樓蘭王需打開城門親自上前回話,大漢皇子問樓蘭王,可知大漢因何發兵攻打樓蘭?”
片刻之後。
王城城門緩緩打開,一個已經謝頂的中年男子在近侍與翻譯的陪同下緩緩走出,此人金發碧眼眼窩深陷,有著鮮明的吐火羅人特有的外貌特征。
如此來到城門之外,大約隻走了十步來遠便停了下來,中年男子用右手按住胸口對劉據恭敬躬身:
“尊敬的大漢皇子,樓蘭國王奇布楚敬上,樓蘭國與大漢此前或許有些誤會,如今我代表樓蘭國衷心向大漢臣服,請求大漢皇子不計前嫌。”
一旁的翻譯連忙將樓蘭國王的話翻譯成漢語,同樣對劉據躬身說了一遍。
直到現在他們仍然認為隻要服軟稱臣,大漢這樣的禮儀之邦就不會把事情做絕,而這也符合大漢的利益,畢竟西域諸國的王室有一多半都是像他們一樣的吐火羅人,大漢的使者與商隊要在西域行走,便少不了他們的配合,不便徹底與他們交惡。
也是因此,奇布楚才敢打開城門走出來親自與劉據對話。
劉據聞言卻依舊不置可否的問道:
“正麵回答我的問題,你可知我大漢此次因何發兵攻打樓蘭?”
奇布楚與翻譯溝通了片刻,終是麵露難色,對著劉據露出一?極不自然的笑容,被迫做出了回答:
“可是因為前些日子漢使在樓蘭國遭遇劫殺的事?”
“請大漢皇子明鑒,這些事的確是與樓蘭有關,不過並非我之本意,乃是受了匈奴人逼迫,大漢皇子應該知道,像樓蘭國這樣的小國,夾在匈奴與大漢這樣的大國之間處境艱難,有些事也是身不由己,懇請大漢皇子諒解。”
“嗬嗬。”
劉據聞言笑了起來,這就是曆史上奇布楚被趙破奴俘虜回長安之後,對劉徹說的原話。
劉徹諒解了他,隻讓他送來一個王子為質,但他同時也將另外一個王子送去了匈奴為質……並且不久之後劉徹就又發動了第二次征伐樓蘭國的戰爭,因為就在李廣利第一次奉命攻打大宛時,還是這位樓蘭王,竟敢串通匈奴,在國內屯駐匈奴伏兵。
結果依舊是漢軍一到,他立刻又打開城門投降,而劉徹卻又一次原諒了他,隻命其幫忙監視匈奴的動向。
至於他在之後是否真心做了大漢的耳目,史書中沒有相關記載。
不過在他死後,他送去匈奴的那個王子繼承了王位,立刻便拒絕為大漢使者提供向導和淡水,使兩國關係迅速惡化,這才有了後來傅介子刺殺樓蘭王的事情。
因此沒有人比劉據心裡清楚,奇布楚此刻的投降與臣服,始終隻是以退為進的緩兵之計罷了,絕非出自真心。
而事實上,這也與大漢自張騫鑿空西域以來對西域諸國的外交政策有關。
這使得大漢在他們眼中變成了一個人傻錢多的老實好人,而匈奴在他們眼中則是稍不順意便會動手的地痞流氓。
好人,總是會被人拿槍指著,但這是不對的,好人不該被人拿槍指著。
於是劉據目光漸漸冷了下來:
“既然你已經承認,我可以原諒你,大漢也可以原諒你,但死於?手的大漢使者是否原諒你,便不是我能左右的了。”
“原諒你是大漢使者的事,我隻負責送你去見他們。”
“城內的人聽著,樓蘭國王奇布楚縱兵劫殺漢使,罪不容恕,我大漢誓為英烈複仇!”
“爾等與此事本無乾係,大漢絕不濫殺無辜,但若有人膽敢放奇布楚再退回王城,視通包庇,包庇同罪,破城之後,我必屠城!”
“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