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裕永遠不會知道。
他的一切反應幾乎都在劉據的算計之中,早已徹底被劉據拿捏。
這次安排他繼續向西出使龜茲國,一來是為了實現“遠交近攻”的戰略目標,二來也是為了讓東方裕收起回去之後為自己在劉徹麵前美言的心思。
史書中對東方裕的記載並不多,重點都集中在他的父親東方朔身上。
雖然東方朔有許多不修邊幅、甚至不太道德的小毛病,但人誰也不得不承認,他其實是個敢說話、會說話的諫臣,一生都在想儘辦法勸諫劉徹,言治亂得失,陳農戰強國之計,臨死還留下了“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的典故。
隻可惜劉徹隻以俳優視之,雖偶爾聽了他的一些建議,卻從未委以重任,更彆說政治上的信任。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
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劉徹就是那種裝睡的人,很多事情他都心如明鏡。
同時他也是一個聽從勸諫的人,隻不過向來隻聽從自己的勸諫。
在他這一朝做諫臣是很需要勇氣的,而東方朔雖能時時察言觀色,巧言切諫,也同樣冒著不小的風險,心中自有抱負和社稷。
而他教育出來的兒子,品德上自然也不會存在太多的偏差,至少懂得知恩圖報。
此前與他的幾次接觸中,劉據便已經從一些細節上看出了些端倪,因此他可以斷定拿了焉耆國的功業,東方裕回京之後一定會想辦法報答自己。
但劉據並不希望他這麼做。
他需要一些心底深處對自己感恩,卻又對自己有些怨念的人留在劉徹身邊。
這樣的人平日裡不需要在劉徹麵前為自己美言,因為劉徹根本不吃這一套,相同的美言挺多了還會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是忌諱之心,這並不是什麼好事,容易害人害己。
這樣的人隻需要在最為要緊的時刻,記得拉上自己一把即可,哪怕隻是在關鍵議題上站個隊就夠了。
如此劉據雖身在西域,但也算是朝中有人。
在有些時候總有人能夠幫自己兜底,守住最後的底線,避免劉徹徹底和自己撕破臉,最終發展成自己不願分裂大漢,劉徹卻犯了倔驢脾氣,非要自己“造反”的不利局麵。
除此之外。
劉據算計的人還有很多。
趙破奴、王恢、司馬遷、蘇武、韓增……這些人已經全部在他的掌控之內,每一個人還都毫無察覺,正在按照劉據給他們安排的既定目標行動。
……
樓蘭王城。
一道倩影立於城樓之上,迎著烈日熱風,目光憂慮的望著逆孔雀河而上的北方。
據樓蘭國的人說,那是焉耆國的方向。
“妹妹,還是下去歇息吧,莫熱壞了身子。”
韓增不知何時來到這道倩影身後,有些心疼卻又無可奈何的勸道。
韓淩跟隨劉細君一行人抵達樓蘭已有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