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父皇,我要養寇自重了(2 / 2)

但這卻更符合劉據的利益,也更符合大漢的利益。

他不怕匈奴來,隻怕匈奴不來。

有一個詞叫“養寇自重”。

若匈奴不來,打下姑師國之後,劉徹便算是達成了此行的戰略目標,基本也就要下詔命他們班師回朝了,如此劉據就還得自己尋找借口拖延,而且得是十分正當的借口,否則就算他不想回去,隨行的將領也隻能奉詔行事,歸心似箭的回去接受封賞。

如此一來,在西域根基不穩的他,就成了光杆司令,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而匈奴見大漢打完就走,也會立刻重新將那隻鹹豬手伸向西域,推翻大漢好不容易在西域建立起的那一點影響力。

事實也確實如此。

曆史上這場戰事結束,大漢撤軍之後,樓蘭王被俘去了長安,劉徹帶著他領略了一番長安的繁華之後,大發慈悲的放了他,隻讓他送一個王子為質。

結果樓蘭王回去就給大漢送來了一個次子,卻同時將長子送去了匈奴。

而姑師王並未被俘,說是被趙破奴等人攻破了王城,但連個降書都沒見著,大漢一撤軍姑師王就又回到了王城,繼續做匈奴的耳目,繼續劫殺漢使。

以至於後來李廣利奉命首次攻打大宛的時候,西域依舊是匈奴的附庸,沒有一個國家支持大漢,沿途小國都各自緊緊地守住自己的城池,不供給漢軍糧食。

如此等漢軍好不容易到了大宛的鬱都城時,幾萬人已經餓死、渴死、病死到隻剩下了幾千,再一打果然大敗,不得不铩羽而歸,回程途中又死了許多,回到敦煌的時候兵馬隻剩下了十分之一。

所以,曆史上的樓蘭、姑師一戰。

雖然看似打出了漢軍的風采,達到了劉徹想要的立威,但其實一點卵用都沒有起到,根本就是勞民傷財的“如打”。

劉據自然不會讓這種事重演。

他有必須留在西域的理由,亦有讓大漢的錢糧真正花在刀刃上的責任,在他看來,這責無旁貸。

“那麼若是姑師左大將詐降呢?”

趙破奴又問。

“先切斷姑師國所有的退路,兵臨城下之際,若姑師左大將未策應我軍刺殺姑師王獻城投降,立刻下令全軍強攻。”

劉據目光一冷,正色道,

“城破之後,儘屠姑師王族,雞犬不留。”

“還有,若發現匈奴人蹤跡,哪怕隻有一個打探的斥候,破城之後,依舊儘屠姑師王族,不留後患。”

“??”

趙破奴有點沒反應過來。

左大將詐降,儘屠姑師王族?

發現匈奴人蹤跡,也要儘屠姑師王族?

這是什麼邏輯?

為何被屠的總是姑師王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