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烏師廬口中的前軍,就有足足一萬騎兵,與劉據所率全部兵馬相當。
而烏師廬這回率領的軍隊,則足有六萬餘眾。
而且這六萬餘眾全部都是精銳,絕非此前號稱十餘萬人,其中有一半都是拖家帶口跑來湊數搶劫的烏合之眾。
結果。
前軍首次試探,便以匈奴損失數百人結束。
前軍將領依照烏師廬的意思,首次試探衝鋒便打算給漢軍一個下馬威,因此衝殺之勢更疾,吆喝聲也更大。
並且還提前找來了一個會說漢語的翻譯。
命翻譯上到近前對漢軍喊話,目的是讓劉據知道中計了,好好的嘲諷上他幾句。
再將目前漢軍已身陷重圍的形勢加以說明,令軍營內的漢軍人心惶惶,順勢大舉勸降一波,說不定可以從內部瓦解漢軍,不戰亦可屈人之兵。
甚至。
烏師廬還給劉據準備了一個意外驚喜——四麵楚歌。
他雖不是大漢通,卻知道不少大漢的事情,也知道當年大漢的對頭西楚霸王。
漢軍在決戰中圍困西楚霸王軍隊的時候,就用過這一招“四麵楚歌”,典型的攻心戰術,順利瓦解了楚軍的士氣。
如今劉據區區一萬軍隊被他六萬多精銳突襲圍困。
處境比當年大漢高祖劉邦在白登山被圍嚴峻的多,不論是劉據,還是漢軍兵卒,心中的擔憂可想而知,如果這個時候漢軍四麵八方響起大漢的歌曲,心態豈不瞬間就崩了?
烏師廬特意選擇了高祖劉邦親自創作的《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勇士兮守四方】
烏師廬知道的漢朝詩歌不多,其實漢朝傳至匈奴的歌曲本來也不多,這首《大風歌》便是最早傳入匈奴的歌曲之一。
不過這首詩歌還挺應景。
一來它是劉邦創作的,正好可以對應白登之圍;
二來則是烏師廬自己的內心寫照,這一仗之後,他必將榮歸龍城,成為危難之際扶大廈將傾的救星,成為人人敬畏的左賢王。
未來,還是匈奴最偉大的單於,和冒頓單於齊名。
哪成想漢軍一點也不配合。
匈奴前軍才剛接近漢軍營地,匈奴的長弓根本就連那些圍起來當做臨時城牆的戰車都碰不到的時候,漢軍的強弩箭雨便已如同下雨一般,黑壓壓一片射了出來。
結果就是衝在前麵的人根本來不及反應。
隻聽到“唰唰唰”的聲響,隻感覺天空被什麼東西遮住了,以至於周圍的一切都略微昏暗了一些。
緊接著,便有數百人同時被釘在了地上。
就連跟隨前軍一同前去叫陣攻心的翻譯都瞬間殞命,準備好的說辭一個字都沒說出口,也不知道咽氣的時候是否閉上了眼睛……
“這?!”
烏師廬還是生平頭一回見到如此壯觀的情景,名副其實的“萬箭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