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
郭振聞言立刻應下,轉身前去傳令。
“……”
蘇武和劉細君看向劉據的目光中卻不由又多了一抹敬畏。
尤其是劉細君,一直以來她都將劉據視作一個極為隨和的堂叔,卻沒想到劉據一出手就是此等手段,一國國王說殺就殺。
殺了還不算,還要將仇怨轉嫁到匈奴人身上……
這哪裡是什麼隨和,分明是陰險,超出她認知的陰險。
回過頭來,劉據卻好像知道劉細君在想什麼一般,笑嗬嗬的說道:
“人死了名分還在,你不就不用委身於他,也順利完成了和親,成了烏孫國的王後麼?”
“確切的說,應該是王太後,待你踏入烏孫國國土的時候,獵驕靡應該已經被匈奴人射殺了,你已經成了遺孀。”
“不過他已年過七旬,也算是夠本了,就算我不殺他,他也沒幾年好活。”
這倒是句實話,史書記載,獵驕靡的死期就是這兩年。
畢竟劉細君嫁到烏孫之後,也隻活了五年,改嫁給獵驕靡的孫子軍須靡之後,還給他生了一個女兒,這便足以說明和親之後獵驕靡很快就死了。
可惜他遇上了劉據。
又在劉據推出“西約”之後,身為地域型的大國國王,他始終像曆史上一樣對大漢態度曖昧,影響了其他西域小國對加入“西約”之事的態度。
隻憑這一點,劉據利用起他的死來就毫無心理負擔。
可憐獵驕靡活了七十來歲,臨了卻沒能得到一個善終……
“殿下說的是,不知侄女到了烏孫之後,又該如何行事,請殿下明示。”
帶著這樣的敬畏,劉細君怎敢說不,連忙又低聲細語的詢問。
“剛才郭振的話你都聽清楚了吧?”
劉據不答反問道。
劉細君垂首:
“聽清楚了。”
“那就是了。”
劉據微微頷首,
“獵驕靡非死不可,他死之後,此前他立下的太子王孫軍須靡又已被匈奴俘虜,如今就剩了一個二王子大祿。”
“大祿不是獵驕靡所立,而軍須靡雖被俘虜卻還活著。”
“因此大祿想要繼承王位,便有些名不正言不順,烏孫國內應該會有一些反對的聲音,尤其是此前已經明確站隊軍須靡的臣子,隻怕大祿上位之後收到清算,因此一定會強烈反對,說不定還會搬出其他的王子或王孫來與其對抗。”
“再不濟也會想辦法將水搞混,以此作為籌碼換取大祿的承諾,確保自己的政治利益不受損害。”
“此時,是大祿最需要政治盟友的時候。”
“那麼你認為,剛經曆了匈奴洗劫,又承大漢援軍力挽狂瀾的烏孫國內,誰將是大祿拳頭最硬的政治盟友?”
聽到這裡,蘇武接過了話茬:
“那必然是大漢!”
“對,就是大漢!”
劉據點了點頭,
“我就直白的說吧,那時候的烏孫國,我大漢說誰可以繼承王位,誰就可以繼承王位,我大漢說誰名正言順,誰就名正言順。”
“不過我大漢是禮儀之邦,素來不會像匈奴一樣恃強淩弱,強迫他國去做不情願的事。”
“因此我們願意遵循烏孫國臣民的意願,支持最得民心的人繼承王位。”
“這個國王可以是大祿,亦可以是其他的烏孫人,甚至是烏孫的一條狗。”
“總之誰衷心感謝大漢的援救之恩,誰願遵循大漢的孝道,奉你為最聖潔的國母太後,而不是逼你遵循烏孫國的習俗,改嫁新的烏孫國王,那麼誰就可以是大漢的盟友,是新的烏孫國王。”
“你們明白我的意思了麼?”
“……”
聽到這裡,蘇武和劉細君終於徹底明白了劉據的“險惡用心”。
原來是這麼個“禮儀之邦”啊……
說的好聽點,這叫尊重烏孫國意願,說的難聽點,這與篡國也並無太大區彆。
問題是這還是個陽謀,不管是大祿也好,還是其他的王子王孫也好,他們根本沒得選。
畢竟烏孫國才剛剛被匈奴打殘了,前來的大漢鐵騎才是烏孫的立國之本,想要得到大漢的支持,自然就必須做出一些讓步,將心中的“感激”表現出來。
尤其是那句“誰願遵循大漢的孝道”。
這不但是潛移默化的強勢文化輸出,還是上給烏孫國的一道枷鎖。
大漢實施兩宮製,太皇太後,太後,以及皇後的權力其實都不小,也就是到了劉徹這一朝,還是在王太後去世之後,劉徹才真正強勢了起來。
而倘若烏孫國也必須遵循孝道,那麼劉細君這個太後可就有資格過問國事了。
最重要的是,劉細君今年還不到二十歲。
劉據暫時還不確定曆史上的劉細君究竟是怎麼死的,如果真是鬱鬱而終,那麼這回換了心情,那麼作為太後與國母在烏孫生活的日子可就長了……
畢竟烏孫的二王
子大祿,如今也已經年近五十。
如果是他繼承王位,忽然多了這麼一個“母後”,雖然不知他該情何以堪,但估計劉細君還是有很大概率成為太王太後的。
……
劉據的計劃實施的很順利。
趙破奴也的確給力,不愧是跟霍去病混過的武將。
再加上匈奴人在這之前已經被漢軍殺的膽寒,他們雖對烏孫人重拳出擊,但隻要是漢軍所所至之處,匈奴人立刻便會拋下大量從烏孫人手中搶來的輜重物資與俘虜,退避三舍。
如此就形成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匈奴人拚了命的搶掠,其中卻有一大半都便宜了漢軍,而罵名則還是匈奴來背,漢軍得了輜重物資,還要受到烏孫人的感激。
真就應了那句“他還得謝謝咱們呢”。
至於獵驕靡,走的也很安詳。
趙破奴暗箭射殺此人,用的都不是漢軍的弩箭,而是匈奴的長弓,就連箭矢都特意選用了匈奴人那不及漢軍弩箭精良的箭矢。
凶手自然是沒有抓到。
何況現如今烏孫國兵荒馬亂的,哪裡都有可能藏匿匈奴人,誰又能說得清楚?
而在趙破奴攻入烏孫國的同時,大漢的和親隊伍就出發了。
這支隊伍大張旗鼓的進入烏孫國,幾乎跟隨漢軍的腳步進入了烏孫國的王城赤穀城,然後就“意外”收到了獵驕靡遭匈奴人暗箭射殺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