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
公孫度站在山坡頂,全程目睹了這一場精彩的演練,此刻也是大聲喝起彩來。
張遼一愣,轉頭就看到了公孫度的身影,立時上前見禮:“主公!”
“無需多禮,”公孫度擺擺手,踢馬靠近道:“文遠,你覺得這批良家子怎麼樣?”
“技藝嫻熟,有強軍之姿!”張遼剛才領略了這些良家子的精妙技藝,不吝讚美道。
“哦?與並州騎兵相比,何如?”公孫度笑了,向其發問道。
“主公說笑了,騎兵的戰法是與作戰對象息息相關的,這,沒有打過,實在是沒法比個高下。”張遼聞言,苦笑搖頭道。
“哦?文遠有何見解,細細道來!”到了這個時代公孫度才發現,大漢北地各個邊郡騎兵,各有不同的戰法,見張遼頗有見地,所以好奇詢問道。
“諾!”張遼頷首回道,接著略微思索了下言辭後,這才指著剛剛入列的漢家騎兵道:
“騎兵的戰法自是與敵人及作戰環境有關。”
“正如這幽州突騎,一方麵是來自前漢騎兵戰法的傳承,披甲持刃衝鋒,以衝擊力取勝,前漢末年,彼輩為光武皇帝開國立下了赫赫戰功。
另一方麵,彼輩的敵人如今多是那些半耕半牧的烏桓人,烏桓人在漢地待得久了,沒有了草原上那些輕騎縱橫如風,反而是學起了漢軍的持矛衝殺。麵對他們,突騎講究的自然就是比烏桓人更加整齊,衝擊力更加強,所以披上了甲胄,提起了更長的長矛,隊列也就更加的緊密。
而大漢北地的並州騎兵,一般在長城外的草原上作戰,多與鮮卑人打交道,鮮卑人是草原騎兵,擅長的是縱馬馳射,一開始就想儘辦法襲擾敵方,待疲敝敵軍後,再行衝擊,砍殺。與彼輩作戰,馬上騎射是首要功夫,還有就是需要士兵極耐苦戰,因為這樣的戰法需要長時間的與敵周旋。並州騎兵號為狼騎,就是因為戰法與鮮卑人同,而鮮卑戰法則是師從草原狼。
而涼州騎兵,則多有不同。我曾在徐中郎手下做事,從軍士口中聽說過涼州騎兵的戰法。更確切的說,涼州因為地形原因,根本就無騎兵步兵之分,漢家騎兵上馬能騎射,下馬能步戰。
大型會戰中,步兵作為主力,輕騎兵充當兩翼遮護,對騎射功夫要求不高,更加類似於突騎,能夠策馬衝殺即可。就屬下的了解,似乎涼州軍對騎兵的使用更加的靈活,不拘泥於形式,會根據地形、戰況,武器各種因素改變戰法。”
這些想法張遼似乎思慮了許久,此刻趁此機會將之一一道來,公孫度聽得連連點頭,彆的不說,張遼這番實事求是的作風,就很值得讚賞。
公孫度掐著短須,心中思考著剛剛張遼的觀點,其實換個角度來看,幽州突騎的發展模板就是後來的具裝甲騎,或者說重騎兵,以衝陣為主。
並州騎兵呢?屬於輕騎兵,以騎射為主,輕騎兵的戰法古往今來都類似,從前漢的匈奴,到後世的蒙古都是那套襲擾戰法。
而涼州騎兵呢?公孫度在腦海中搜索了番,猛地發現,這不就是唐朝騎兵的翻版嗎?既能上馬騎射,又能下馬步戰,當初李績打薛延陀,不就是靠著騎兵步戰,一舉擊破敵軍嗎?
要說誰更厲害?公孫度心中更加傾向涼州騎兵,這可是漢家朝廷掏空國庫,前前後後投入三百億,養出來的牲口啊!算是當世特種兵了,可能也是因為需要大量財政投入的原因,涼州騎兵這種戰法自董卓以後一度在曆史上失蹤。
後來的曹操,組建了精銳騎兵虎豹騎,輕重騎兵結合,白狼山一戰,打斷了烏桓脊梁。在潼關與馬超交戰,先用輕騎挑釁吸引敵軍出陣,後用虎騎夾攻,典型的輕重騎兵戰術。
想到這裡,公孫度看了張遼一眼,他可是記得正是眼前的老兄在白狼山一戰斬了踏頓人頭的。
似乎從曆史軌跡上看,將來的騎兵發展,就是重騎兵【後為具裝甲騎】+輕騎兵的結合,而且公孫度記得蒙古人西征時也是使用輕重騎兵結合戰術的,其變相說明了這套戰術的生命力之強。
公孫度不由思索起自己的騎兵建設起來,遼東不缺馬,甚至由於地理氣候的原因,遼東還很適合養馬,光是這一點,就能讓後來的孫權羨慕得流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