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逆練《商君書》和後世的智慧(2 / 2)

徐凡道:“以後丁屯就改名為陷陣屯。隻要義軍還在,陷陣屯的編製就永遠不會撤銷,陷陣屯還要有屯史,要記錄重等人的功勞和事跡,陷陣屯的士兵以後永遠不會忘記重,小黑和小懶三人陷陣之功。”

徐凡此言一出,台下的掌聲更加激烈了,很多士兵雙手都鼓的通紅,這是第一次有人告訴他們,要記住普通小兵的功勞,甚至還要專門記錄他們的事跡,重他們居然可以名垂青史,士兵們羨慕不已,同時也有士為知己者死的想法。

而陷陣屯的士兵更加激動,屯長重不斷揮舞旗幟,讓士兵們可以看清楚迎風飄揚的陷陣二字。

接下來長老帶著一屯士兵,推著上百輛獨輪車上來,上麵有10匹麻布和一些鐵質農具擺放在上麵,這些是陷陣屯士兵的獎勵。

接下來徐凡還念了一批立下功勞士兵的獎勵,光二等功臣就有上千名,上千名士兵接受表彰之後,最後徐凡牽著馬讓重騎上一匹高頭大馬,後麵英布等人也是一樣。

三名一等功臣,將軍牽馬走在最前麵,馬匹的後麵跟著的是拉著他們賞賜的牛車,上千名二等功臣則推著裝載自己賞賜的獨輪車,隊伍的最前麵是軍中的鼓樂手,他們一路敲鑼打鼓,熱鬨非凡,圍著縣城誇功遊街。

整個潁陰縣的百姓都看到這一幕,將軍牽馬,功臣戴上紅花騎大馬,還有後麵令人感到羨慕的賞賜,所有功臣都成為了百姓討論羨慕的對象了,而重三人更是熱點中心,四周的青年都有一種大丈夫當是如此之感。

而除了這上千功臣之外,所有經曆過三川郡之戰的士兵,全部都得到了5石糧食的賞賜,而後徐凡解散全軍,讓士兵歸家,並且告訴他們假期隻有一個月,一個月後,他們要歸營。

聽到此消息,所有士兵都歡呼雀躍,畢竟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此時有上千士兵經曆了人生最光榮的時候,他們迫切需要富貴還鄉,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徐凡也用一種滿意的目光看著這些激動離開軍營的時候,現在這些義軍士兵已經有5分後世軍隊的影子了,最起碼他們開始珍惜義軍的榮譽了,而這是徐凡一直期望的。

秦朝用的是商君書統治百姓,日常做的是愚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但徐凡來自後世,來自那支後世光榮傳統的軍隊,他明白這套是沒有前途的,徐凡乾脆根據《商君書》當中的內容,結合後世的先進經驗,來個逆練《商君書》。

他愚民,徐凡就開啟民智,在軍中進行掃盲運動,現在從義軍當中退役下來的士兵,或多或少都認識一些常用字。

《商君書》要弱民,徐凡就想辦法強民,均田,冬訓減少賦稅,讓百姓富裕,《商君書》要侮民,徐凡就要讓士兵得到榮譽,徐凡越看《商君書》越是發現,後世完全是逆著商君書的統治方法來的。

賞賜完士兵之後,徐凡留陳平在潁川郡主持事務,而其他義軍高層全部跟徐凡回陳郡,準備義軍下一步的軍事部署。

張良在徐凡身後思考這段時間徐凡的所作所為。以前還有傳說徐凡是貴族出身,本來張良也是這樣認為的,畢竟這個時代像徐凡這樣精通軍事,政治乃至改革的,無一不是貴族出身。

但張良通過和徐凡接觸,發現徐凡更加精通和底層的百姓接觸,反而是對貴族禮儀不甚了解,張良發現義軍的政治製度和軍事製度都是徐凡一手建立的,反而像以變法聞名的吳起。

張良想了想,策馬來到徐凡身邊道:“將軍,您是否也想像始皇帝一樣稱帝,乃至獨霸天下?”

徐凡驚訝的看著張良道:“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張良微微笑道:“良聽說義軍將領幾次想要讓將軍稱王,但都被將軍拒絕了,張耳當年想要將軍您扶持六國宗親,增加秦國的敵人也被您拒絕了,良猜測您也想建立一個和始皇帝一樣的國家。”

徐凡並沒有反駁而是問道:“子房,你以為天下是像戰國一樣分成好幾塊,讓戰爭無止,還是像秦國一樣把整個天下統一在一個國家當中,這個兩個天下哪個好?”

張良這種千古謀聖,自然明白中央集權製度的國家比分封國家更好,但他還是說道:“將軍不要忘記,現在令天下痛苦的根源就是秦國,就是始皇帝,天下百姓痛苦到願意和秦國同歸於儘了。”

徐凡道:“任何一種製度都是有其缺點也是有其優點的,中央集權國家的好處,就是天下不用像戰國一般連年征戰,但壞處就是上層人物他的缺陷會被這套製度放大,影響整個天下。

始皇帝南征百越,北伐匈奴,這本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情,他修馳道,聯通天下,這也是大好事,但他做的太急了,始皇之心,日漸驕固,聽不了勸言,本來應該用幾十年做的事情,他卻想要在幾年內完成,給天下百姓都帶來了痛苦,而修築宮殿,皇陵更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為了他一個人就霸占了上百萬百姓的勞動力,說他是獨夫是一點不為過。”

張良都沒有想到徐凡會對始皇帝評價如此高。

而後徐凡對張良道:“秦國的這套製度雖然不能說是好的,但卻是最適合這個時代的製度,隻是沒有人限製始皇帝使用這份權利。才弄成現在的樣子。

“而且當秦國建立之後,中央集權的國家出現在這片天空下,一切就已經回不去了,分封製度注定了會被中央集權製度取代。”

張良帶著一絲苦澀道:“所以將軍才不允許韓國複國。”

徐凡笑道:“你忘記我說了,任何製度都有其好的一麵,我並沒有不允許,要是韓國的豪強有本事可以在上黨郡建立韓國,我也是支持的,我隻是不支持你們在我義軍的地盤上建立韓國,而且即便是中央集權也不意味著,不能分封,子房要是可以建立足夠大的功勞,你未必不能重建韓國。”

張良詫異的看著徐凡,他此時反而有點看不清徐凡了,到底是支持中央集權還是分封?

徐凡看出他疑惑笑道:“中央集權也是有其缺陷的,就是派遣流官不會安心經營地方,他們隻會收刮錢財,我們打過來的時候,拚死抵抗的秦吏很少,大部分都是投靠我義軍的,因為這些城池都是秦國的,是始皇帝的,秦吏是不會為始皇帝的土地付出生命的。但要是這些土地是他們自己家族的,這些秦吏即便是拚光最後一滴血,隻怕他們也要守住自己的封地。”

徐凡繼續道:“所以我打算建立的國家是結合這兩種製度優點的國家,中原富裕的土地則進行中央集權製度,而像百越之地,長城以北的土地,他們距離中原太遠,難以統治就分封給功臣。”

張良頓時有一種撥雲見日之感。

對呀,為什麼不用兩種製度同時施展。

求收藏,求訂閱,月票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