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思想衝突和財政危機(1 / 2)

景濤回府邸之後,景逸馬上派人點燃爆竹並且向四周宣揚道:“今日我兒歸家,我景家大擺三天流水席,大家都過來,不要客氣。

四周的百姓聽到這話,都笑嗬嗬說著恭賀的話:“祝景老爺公侯萬代!”

聽到這話景逸開懷大笑,他家本就是楚國宗室的後代,隻是楚國覆滅,他家一下掉落凡塵了,現在他兒子上進,在義軍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家族複興看到希望他如何不高興。

景家流水席一直連擺了三天,不過真正來吃的人並不算多,因為此時陽縣衣錦還鄉的不止景濤一個。

陽縣算是龍興之地,當初那批跟著徐凡起義的士兵成為軍官的非常多,他們有假期,自然要回到自己家鄉,所以這段時間整個陽縣有點像後世的春節,爆竹聲就沒斷過,流水席也沒有斷,像景家這樣的情況太常見了。

景家熱鬨了三天,景逸才有時間和自己的長子好好相處。

景濤有點埋怨道:“父親,區區一個曲長,隻掌管500騎兵,何至於此。”

楚國有三大貴族,分彆是屈姓,景姓,昭姓得姓,而景家的姓始祖為子西(公子申),是楚平王長庶子,丹淅故地之商密、析邑為景氏故裡,景家算是楚國的宗親了。當然景逸這一支隻是旁支,真正的主脈早就被始皇帝遷徒到鹹陽了。

但景家好歹是王親國戚,景濤覺得自己的父親現在有點小題大做了,讓他都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了。

景逸卻笑道:“掌管500騎兵算不得什麼大官,為父會想辦法運作一下,讓你擔任縣令,以義軍發展的極快,想來要不了多久整個楚國都可以複國,我兒有機會成為2000石的郡守,到時候我景家算是複興了。”

即便是當年的楚國能成為一郡太守都是很了不得的事情,畢竟宗親太多了,像他們這樣的旁支想要爬到現在的位置也是極其艱難的。但現在以他和周章十幾年的關係,提拔一下自己的兒子不算過分吧。

景濤卻拒絕道:“現在是亂世,建功立業隻在馬上,成為文官又如何複興家族?而且父親還不知道,義軍騎兵會再次擴大,孩兒說不定有機會成為軍司馬指揮上千騎兵,上柱國將軍對騎兵及其重視,要是再次立下功勞成為騎兵都尉,孩兒就踏上義軍的高層了。”

景逸卻擔憂道:“越是上層位置越少,想要成為都尉談何容易,英布先登拔城,陷陣斬將,這才以外來著身份成為義軍核心,軍中的高位都是要拿命拚的,反倒是義軍當中理政人才匱乏,更容易出頭。”

景逸是不想讓自己兒子冒險,為他準備了一條安全的賽道。

景濤卻拒絕道:“義軍沒有多少騎兵將領,騎兵軍官升的也更快。而且陳曉已經是義軍前五的將軍了,當年項家還不如我景家,現在孩兒卻陳曉差距甚大,不想落後孩兒隻能拚了。”

景濤這話讓景逸歉意無比,當初當年義軍起義第一個找的就是他,隻是他不看好徐凡,拒絕了周章的邀請,卻沒有想到義軍真興旺起來了。而他卻一步錯步步錯,以至於他的長子都不如項家子。想到這裡他覺得自己不能耽擱孩子的前途,就沒有再乾涉景濤的決定了。——

陳郡,陳府。

和景逸不同,項彪則是直接住進自己兒子家中。他也能更快了解義軍動向。

義軍在潁川郡做的事情讓項彪有點擔心自己家的土地了。所以當陳曉回家之後,項彪找到陳曉問道:“你們義軍強製均田不會在陳郡也鋪開吧?”

義軍勝利項彪不在意,但義軍在潁川郡實行的政策卻真嚇到他了,豪強的土地被均給百姓,這不是要他們這些人的命,他現在生怕義軍也會在陳郡推廣這樣的政策。

“強製均田?”剛回來的陳曉滿臉問號,但很快明白嘲諷道:“這是將軍在處罰不知好歹的韓人,他們沒有尺寸之功,居然也想獨霸潁川郡,而且將軍也不是強製均田,隻是遷移過來的士兵家眷太多了,官田不夠分了,而韓人的田又種不過來,於是將軍把韓人的土地買下來,交給義軍士兵的家眷,我們義軍可是付錢了的。”

對陳曉來說,義軍的家屬和韓人豪強,哪個是自己人?自然是前者了,所以他不但不會害怕徐凡的這個政策,還舉雙手讚成,畢竟均田之後義軍的士兵才會增加,他們手中的力量才會變強。

“付了不到土地價格十分之一的錢,也不管他們願不願意接受!”項彪道。

但陳曉卻說道:“不是連著付10年,這不就足夠了。這還不夠公平,秦人掠奪他們的土地時可曾付過錢!父親,你這樣一對比看,是不是我義軍就很公平公正!”

項彪暗道‘這哪裡公平了,就差明搶了。’

陳曉卻嘲諷道:“將軍一句話說的好,我們義軍不能苦自己人,那麼隻能苦一苦潁川郡的豪強了。”

說完陳曉都笑了,想起將軍一臉嚴肅的說這句話的時候,他就覺得那氛圍是如此的好笑。陳曉一個楚人也不會和韓人共情,他反而會像後世的天朝人嘲笑三哥一樣,認為徐凡教訓的好。

這可能就是戰國的好處,上層也被分成了七八塊,除了在共同對付秦國之外,他們之間也是相互掠奪廝殺,這就讓這些上層很難共情,像項彪這樣有遠見的,反而算是異類了。

項彪發現自己的長子徹底被義軍同化了,根本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隻能暗自生氣了。

但他很快說道:“伱大伯來信了,他們在會稽郡斬了郡守殷通,正式起兵反秦了,現在他們手中有8000士兵,想要讓我們項氏子弟去支持他們。”

“當然要支持。”陳曉聽到這話眼前一亮,他馬上找來一張地圖,而後道:“我軍打算攻略九江郡,衡山郡,南郡,南陽郡等地,要是伯父北上攻略東海郡,泗水郡,而後我們兩軍合並一處,整個楚國就算是複興了,到時候大伯也可以得一個將軍之位。”

雖然楚國地盤上還有黔中郡,長沙郡。但這些地方人口稀少,未經開發,大部分都是野人,在楚國的政治版圖上占據不了多少位置,屬於可以傳繳而定的地方。

項彪卻說道:“你伯父心高氣傲,又是名門之後,他隻怕未必願意在將軍之下。”

項彪這話一下讓陳曉清醒過來,讓他明白,項家是項家,義軍是義軍。

陳曉笑道:“伯父那點實力不可能是我義軍的對手。”

陳曉笑著笑著臉色變得嚴肅起來道:“項家是我的,楚國是我義軍的,誰也奪不走。”

項彪一臉駭然的看著自己這個陌生的長子。——

翌日。

義軍所有高層彙聚一堂,為他們南下戰略討論,孔鮒因為在招攬人才上立下大功,成為義軍新的高層,第一次參加義軍會議。

徐凡第一個開口道:“義軍功必賞,過必罰,此前在潁川郡,本將已經賞賜了底層的士兵和中層的軍官,長史也賞賜了陳郡士兵軍官,今日則要提升軍司馬以上的高級軍官。”

義軍擴張的速度太快了,徐凡打王離的時候還隻有2.3萬人,但等打完李由,光常備軍就擴張到了8萬人,現在義軍中低級的軍官還可以用秦軍俘虜的士兵代替,但軍司馬以上的高級軍官,卻是要用義軍心腹掌握的,這次要安排晉升的就是義軍的高級將領。

監軍鄧宗出列道:“屬下記錄有大功都尉,軍司馬,司馬監軍十七人,曲長,曲監軍五十五人,請將軍查看。”

記錄軍功彙總有功將士,是鄧宗這個監軍的主要任務。

而這次有功之臣如此多也,的確是義軍戰果太輝煌了,2.3萬人殲滅了秦軍8萬精銳,隻要活著的軍司馬幾乎都是大功臣,屬於那種可以優先提拔的,而且是可以越兩級提拔,從掌管千人的軍司馬升到掌管萬人的校尉,成為義軍的高層之一。

而義軍之前的都尉分彆是季布,英布,陳林,葛嬰,吳盛後麵大軍擴張到5萬人的時候,他們五人直接升為校尉,同時又增加了呂臣這個義軍元老,陳曉季心這兩個參軍也提升到校尉等級,但現在義軍常備軍要擴張到10萬人,就還想要提升5個校尉統領大軍。

徐凡看著名單道:“都尉鄧忠,田臧,宋留,張賀,伍徐升任義軍校尉,統領一軍。”

而後徐凡看向鄧宗道:“餘下的名單就按照他們功勞的大小進行晉升。”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