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項梁的抉擇和稱漢王(1 / 2)

雖然這段時間他軍力發展的極其快,但項梁還沒有十分清醒,他手中的軍隊都是收編義軍的,大部分都是戰鬥力不強的烏合之眾,隻是靠著他的父親的名頭,和想在亂世當中博個出身才投靠自己。

徐凡手中的軍隊卻是他一點點招募訓練出來的,又或者是他擊敗秦軍收編來的,這20萬大軍都是被徐凡打服的,他根本不可能是徐凡的對手,要是徐凡以楚王的名義收編他的軍隊,隻怕他手下的這些將領大部分都會跑到徐凡一方去。

範增想了想道:“徐凡胸懷大誌,不可能在秦國還沒有摧毀之前吞並我們,將軍大可不必如此憂慮,徐凡的信用還是不差的,到現在還沒有出現他進攻或者吞並義軍的事情,秦嘉可能真是因為看到這點,才會敢如此得罪徐凡。”

項梁還是不放心道:“我們是不是也立下一個楚王,這樣也有旗幟可以和徐凡對抗。”

項梁雖然氣憤秦嘉立楚王,但他也認為這是一個好方法,隻是秦嘉沒有足夠的實力和名望支持他立楚王,所以才讓他的行為像一個跳梁小醜,但他項氏一族是在楚地是有這個號召力和實力的。

項伯也覺得是個好辦法,於是說道:“自從懷王到秦國後一去不返,楚國人懷念他直至今日。因此楚南公說:‘楚國即便是隻剩下三戶人家,滅亡秦國的也必定是楚國。’如今徐凡首先起事反秦,不擁立楚王的後裔而自立為王,但他的勢力是自己打出來的,更是接連殲滅了20萬秦軍,徐凡現在的威望比曆代楚王高,他成為楚王楚人信服。

現在大哥在江東起兵,楚地蜂擁而起的義軍都爭相歸,但這是因為我們項氏一族世世代代是楚國的將領,義軍首領是想要複興楚國才投靠大哥,而不是大哥有這個威望讓他們信服。大哥的威望是不如徐凡的,要是擁立楚王的話,我們就有不差徐凡的大義和威望了。”

項羽有點失望道:“叔父何必想的如此麻煩,我們缺少威望隻是因為和秦軍交戰少,我們也殲滅20萬秦軍,叔父的威望不會比徐凡差,叔父稱楚王都可以。”

項羽年輕氣盛連始皇帝都不服氣,在他看著現在是他們項氏一族在打天下,在上頭立個楚王做什麼,這不是給自己帶來麻煩,他項氏一族完全可以自立為王,從這點來說他是羨慕徐凡的,沒有家族的拖累,他想要稱王就稱王。

項梁瞪了項羽一眼道:“不可胡言亂語,我項氏一族世代忠良,豈能做這樣的事情,你是想讓天下人都咒罵我項氏一族是亂臣賊子嗎。”

項梁非常看重家族的名聲,他是非常不願意項氏名聲有損。

在這個時代還是一個血脈為王的時代,徐凡取代陳勝卻沒有稱王,唯一的缺陷就是還沒有打破這層血脈觀念,這個時代的人都要找一個原本的宗親立下一個牌麵,從這方麵來說張耳的觀念才是這個世界的主流,想要稱王先看看你的家族曆史。

曆史上陳勝稱王之後,天下英雄豪傑才會發現這皇位和血脈沒有一點關係,他劉邦有個屁高貴血脈。漢之後血脈觀念被打的粉碎,這才有了‘皇帝輪流坐,今年到我家的’觀念。

陳勝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更是深入了這個民族的血脈,讓我們這個國度發展成為了不同其他地方的文明,從這點上來說,陳勝給這個文明帶來的進步,超過了後世九成九的帝王。

範增身為這個時代的頂級謀士,他的思維自然也打破了這個時代血脈的禁錮,要不然他也不可能看出劉邦才是項羽最大的敵人。曆史上他是抬出楚王這個牌匾幫助項梁擴張實力,而項梁也的確因為有楚王這個牌匾,讓天下各路反秦豪傑都彙入項梁麾下,成為了當初抗擊秦國的主力。

但此時天下局勢和當初項梁遇到的情況卻完全不同,抗擊秦國的主力是徐凡,反秦勢力最強大的也是徐凡,再抬出楚王這個牌匾不但起不到團結天下反秦豪強的作用,反而容易激化他們和徐凡的矛盾。

範增思考片刻道:“此時我們擁立楚王對我們現在有利,但我軍戰略是攻略齊國,擁立楚王對我們以後的戰略不利,將軍手中不可能有兩個王,楚王,齊王必須舍去其一,而且我們後續的戰略,徐凡是我們最重要的盟友,我們抗擊秦國也要靠著徐凡才能實現,現在將軍擁立楚王就是惡了徐凡,對我軍以後的戰略不利。”

項梁這才想起來,按照他們的戰略,他們以後的核心地盤是齊國,他是不可能兼顧齊楚兩國之利的,必須要舍去一方,項梁思考一天之後,決定不擁立楚王,而是殲滅秦嘉部,以此換取徐凡的友好。

始皇帝36年10月初,江陵城,郡守府。

周章,季布,陳曉等義軍高層雖然上了擁立的奏折,但一路快馬加鞭趕到了江陵城,本想參軍徐凡的登基儀式,卻沒有想到會在泗水郡傳來秦嘉擁立景駒作為楚王的消息。

這個消息傳來的時候,義軍高層對秦嘉可謂是恨之入骨。

周章怒道:“秦嘉真該死,他居然敢立楚王,他有什麼功勞,有什麼威望。”

對周章而言他氣憤的不是景駒成為楚王,而是秦嘉沒有實力卻敢立下楚王,這是要分裂楚國,更是分裂義軍的實力。他努力這麼久,才看到楚國複興的希望,但這一切卻因為秦嘉的舉動蒙上一層陰影。

陳林氣憤道:“該稱楚王是上柱國將軍,秦嘉不自量力,我們也不必和他客氣了,直接剿滅秦嘉,占據泗水郡,讓他知道楚國是誰的。”

陳林可能是這段時間義軍當中最忙碌的一個,徐凡要稱王了,自然也要有一個王後了,而他的女兒陳秀一直想要嫁給徐凡,而徐凡也對陳秀有好感,隻是因為戰事婚事才耽擱下來,他這段時間一直在聯絡陽縣的老兄弟,推動陳秀嫁給徐凡的事情。而陽縣的老兄弟也是非常熱意推動此事的。

隨著義軍的擴大,各方勢力進入義軍高層,陽縣老兄弟成為義軍高層的比例極大減少,但他們又沒有辦法阻止這個趨勢,畢竟陽縣一地的人才不可能和整個天下比,義軍想要興旺發展,就需要吸納天下的人才。而讓陳秀成為王後,就是陽縣老兄弟鞏固他們在義軍的地位的方式之一。

現在秦嘉搶先立下楚王,讓陳林忙碌的成果幾乎成為了泡影,陳林內心的氣憤可想而知。

英布更是激動道:“上柱國,末將願提1萬精銳攻克泗水郡,把秦嘉和景駒斬於馬下。斬了他們,將軍再稱楚王。”

也不怪義軍高層如此激動。徐凡這楚王處於三辭三請的第二階段,義軍的文武高官聯名擁立徐凡稱王,隻等最後上萬民書擁戴,再過幾天就要在江陵郡正式稱楚王,他們也可以憑借擁立之功,升一兩級的官位。

現在秦嘉居然給玩這一套,惡心的不止徐凡一個人,還有忙碌半個月時間的義軍高層,阻人前途如同殺人父母,秦嘉此時殺的可不是一兩個人的父母,而是所有義軍高層。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