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三個月河東,三個月河西和對人才的期望(2 / 2)

沒彆的原因,考題太簡單了,他們都得到了上次科舉考試題目的,發現上麵的題目對他們來說一點難度都沒有,幾乎就不存在考不上的問題。

而且即便考不上,對他們來說也沒有什麼,一個田吏而已,連百石俸祿都不到,他們根本不屑於這種小吏,要不是家族上的族老壓著他們要考,很多人都不願意出現。

陳郡城牆上,徐帆帶著周章,張良,葉騰等人觀看著走出來的考生。

雖然雖然在江陵城稱王,但主要是因為江陵城是楚國故都,有特殊政治意義,徐凡卻不是以江陵為都城。畢竟江陵城還是太偏僻了,而漢國還要攻伐秦國,陳郡是更加合適的都城,當然這也隻是暫時的,在這個時代,最適合做都城的還是鹹陽城。

“怎麼會有如此多的考生,這看上去怕有上千人。”徐凡有點驚訝的看著密密麻麻的人群。

周章苦笑道:“孔鮒統計了要科舉的士子,一共有2133名士子報名,我們卻隻能招募200,大概是十分之一的名額,不知道多少人要落榜了,而且孔鮒還有一個擔心的地方,考題如此簡單,要是大部分人都通過了怎麼辦?”

畢竟隻是招募田吏,考試的難度並不算大,誰也沒有想到200名田吏的名額居然吸引到2000士子過來。

“他們是從哪裡冒出來?”徐凡一直讓是想要讓士兵多點文化,當初義軍的監軍不但是要監督軍隊的紀律,參加軍隊的管理,還要想辦法教士兵讀文識字,但就這一點一直做不到,原因也很簡單,到處都缺有文化的士子,各郡縣都搶瘋了,軍中就更難搶了。

那些監軍大部分都是自學成才的,但是想教導士兵就更加難了。當初他把難度定的這麼低,就是怕招不滿人,結果現在冒出一堆士子徐凡都震驚了。

張良道:“我軍連克秦國四郡。殲滅十萬秦軍,能給秦國帶來如此大的損失,當年也就是六國合縱聯軍才能做到了。現在天下人都不認為秦軍能打的過大漢,大漢的政權穩定了,自然有人就想要投靠我,屬下查看過士子的來源,其中有一半是從泗水郡和碭郡過來的,甚至還有少部分三川郡士子,所以才有如此浩大聲勢。”

秦末真可以說是風雲激蕩的時代,30年河東,30年河西都趕不到上這段時間的變化,三個月河東,三個月河西還差不多。

三個月前天下的士子對徐凡還愛搭不理,並不認為當時義軍政權能抗多久,三個月之後徐凡吞並四郡,殲滅10萬秦軍,漢國的地域也膨脹到占據了整個楚國的精華地盤,即便是在戰國時期,也是一個強國的樣子,再也沒有人懷疑漢國的強大了,但徐凡卻頓時讓他們高攀不起的漢王了。

徐凡笑道:“這是好事啊,隻要他們能滿足我們的要求,就全部錄取,不夠田吏還可以做其他的事情,隻要他們願意加入軍中,也可以先軍訓,再做屯監軍。還可以進入作坊做管事,進入學校教老師,我一直就想在整個陳郡普及教育,兩年下來也勉強隻建設了幾十所小學,隻招了幾千義軍子弟當小學生,還不是因為一直缺老師,這批成績差一點的,可以留下來當老師,這樣一來的話,陳郡的義務教育也算是普及開來了。”

因為缺乏人才徐凡很多想要做的事情一直沒有做成功過,想全麵在軍中普及教育,但因為監軍的文化都不合格,自然很難普及開。還有他想要一些有文化的技工,普及教育都是因為缺乏人才隻能小範圍的普及。現在多了這麼多的士子,隻要他們考核過關完全可以成為夫子來教導小孩啟蒙。

葉騰吃驚道:“大王,養士比養兵還要費錢,我漢國可養不起這麼多的士子。”

葉騰在徐凡身邊待了一段時間之後,對徐凡有點了解了,是一個脾氣很好的主公,很少責罵人,可能出身草莽,可以很平等的對待四周的人,即便是氣憤也能忍住自己的怒火。對比始皇帝和當年的六國大王,徐凡這個漢王可謂仁慈之極。

但卻經常做出語不驚死人不休之事,像上次說什麼把兵役和土地結合在一起,他甚至都能聽出這個漢王想要以公田全麵取代私田的想法。

當時真把他嚇死了,這是連始皇帝都做不到,也不敢做的事情,他當時以為徐凡稱王之後就狂妄了,甚至後悔投靠徐凡,好在周章及時勸阻住徐凡,同時警告他們不能把這個事情泄露出去,才暫時阻止了漢王瘋狂的想法。

而現在漢王又想普及教育,我的好漢王,真以為養士那麼容易,信陵君這些人各個位高權重有一國做支撐,但也隻能養3000士。你這漢王卻想養3萬,30萬。

這真是~~~心懷天下呀!

周章卻已經開始免疫徐凡這種行為了,畢竟他們兩人剛剛認識的時候,徐凡就是用這套語不驚死人不休的方法弄的他吐血。

他隻是淡然道:“義軍現在要擴建30萬,錢糧都用在擴軍身上了,根本沒有錢來聘請如此多的夫子教導學生。”

周章現在終於學會了如何和徐凡相處了,隻要漢王給你畫大餅,談理想,你就給他談現實,把他拉回來。

徐凡卻笑道:“普及教育說難很難,但說容易卻也很容易,準備一個校舍花不了多少錢,然後招幾個老師就能給孩子啟蒙,這樣花費算不算太高。”

即便在鄉村,隻要有夫子願意去教導小孩,漢國可以給老師100畝的職田,每年可以收獲上百石糧食,足夠當夫子的俸祿,再給學校留500畝的學田維持學校啊的日常開支,小孩子沒有錢的就有沙盤來當筆墨紙硯,書本沒有條件就不賣,儘量節省錢財,不需要以養士的標準,隻讓他們讀書識字,不至於做一個睜眼瞎而已,這樣隻要有600畝田地糧食的產能,足夠能養得活一個村裡所有夫子和學生完成啟蒙教育。”

在這個人均30畝土地的年代,普及教育不是這個時代不能做到的事情,而是願不願意做到的事情,很顯然這個時代的朝廷是不願意做這樣的事情,但徐凡卻願意做。

徐凡這番話讓周章,張良和葉騰吃驚的看著他,要真按照徐凡這種方法弄,教育還真花不了幾個錢。

但張良卻小聲道:“大王想沒想過,如此多的人成為了士子,大漢卻沒有這麼多位置安排,到時候怎麼辦?”

張良畢竟是頂級貴族,他明白讀書人不是越多越好的,讀了書的人,有了見識是,不會安心耕作的,現在的天下需要的大量的農民和工匠,而不是大量的讀書人,徐凡越是製造讀書人,越是給漢國製造矛盾,一個不安分的讀書人製造的麻煩,可比十個百個乃至千個農民大多了。

徐凡笑道:“為什麼讀書之後就要當官,做其他事情不可以,讀書之後讓開慧,這就是最好的農夫和工匠,你看農家,墨家這些人,他們有學問,有見識,同樣是天下最好的農夫和工匠。”

想要要啟動工業化,需要的人才會比封建時代多幾十倍乃至幾百倍,他還期待著帶領10萬小學生開啟第一次工業化浪潮。

張良搖頭道:“但這樣的人終究是少數呀。”

徐凡笑道:“要是天下人都讀書了,那麼天下人就都不是讀書人了,而是一個個讀過書的農夫,工匠,商賈。”

徐凡的時代,九年義務義務教育普及,甚至連高中大學都開始普及了,但卻沒有多少會覺得文人階層,甚至因為了解的越多,對所謂的文人階層越是厭惡,什麼公知大V粉飾太平,他們的名聲早就臭了。

陳郡校場。

孔鮒對所有準備考試的士子道:“進入考場隻允許帶筆墨紙硯,其他的東西交給士兵看管,今日考兩場,每場半個時辰,爾等現在做好準備,進入考場之後不能外出,否則成績作廢。”

考生聽到孔鮒的話,先把自己的書籍交給士兵,而後隻帶筆墨紙硯進入考場。

這次科舉的規模雖然大,但模式是和當初吳軍他們一樣,語文的難度不大,隻有數學的難度稍微偏一點,考試的時間也不長,隻有半個時辰就靠外了,兩場考試隻花了半天時間。

而後這些學子紛紛離場,等待著最後的結果。

而這場科舉閱卷也非常簡單,首先是看文章,隻要語句通順,表明這個人讀了書,即便有點錯字也可以過關,不過每錯一個字要扣一分,而後就是100道數學題,每道題目1分,因為有正確答案,改卷的人,非常快的改完了這些試卷。

徐凡來到閱卷的地方,他看著孔鮒問道:“有多少人合格?”

孔鮒苦笑道:“從現在來看合格的士子超過了千人,隻有很少的不合格人。”

兩張卷子都是百分製,六十分就算是及格,寫文章的卷子大片是100分的,真正拉開差距的反而是數學。

孔鮒是擔心那些明明合格了,卻不能錄取的士子,從魯舒身上他了解有很多貧窮的士子,冒著極大風險才來的陳郡的,他們要是失敗了,一生都有可能被摧毀。

徐凡道:“隻要合格了就留下來,我漢國還極其缺乏人才,怎麼能把人才往外推,看看他們願不願意留在漢國成為老師,或者訓練之後成為監軍,公輸家族的機械廠,墨家的煉鐵廠也缺乏人才,隻要他們願意去這些地方,都可以留下來。”

孔鮒喜道:“大王真是有海納百川的胸懷,臣先替這些考試的士子謝過大王了。”

三天之後,200名考上的士子名單公布,他們將接受周章的調遣,去南郡,南陽郡,九江郡,衡山郡去均田。

而落榜的士子也公布了他們的名單和分數,這是想要告訴他們,你們不是不合格,隻是他們的分數比你們優秀。

魯舒呆呆的望著露布上自己的大名,2133民考生當中,他不算差,考了441名,但這個名次對他毫無意義,不能成為田吏,他就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但這個時候高台上的人大叫道:“沒有成為田吏的士子也不用失望,你們既然合格了,我大漢就會有安排,稍後你們可以去丞相府,接受丞相的調遣。”

峰回路轉,魯舒喜極而涕了,他可以留在漢國了。

均訂上2700多,隻差一點可以上精品,求各位讀者的支持,能訂閱的就儘量訂閱。你們的支持是本人寫作的動力。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