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老友相會與潛規則(1 / 2)

接下來幾天,劉濞逛了逛長安城,讓自己不至於像一個土包子一樣什麼都不懂,但沒幾天劉邦找到他道:“季父帶你去見曹叔父,多結交一些人脈,對你以後有好處。”

劉濞知道季父說的曹伯父就是當今假相曹參,馬上又到大漢高層換屆的時候,不過這次和往屆不同,曹參是商農不做丞相接任的,他的十年任期還沒滿,大概率會成為新一輪大漢丞相,甚至有可能再做兩屆。

而後劉邦就帶著劉濞去了曹參的府邸。

“老曹,乃公來了!”劉邦一進曹參的府邸就叫道。

曹參長子曹出來把劉邦和劉濞兩人迎到書房。

劉邦卻發現自己另一個朋友周勃也在。

他笑道:“怎麼你也在這裡。”

周勃道:“你一個諸侯都能在這這裡,某就住在長安城,為什麼不能來,某也是來看老曹的。”

劉邦道:“什麼諸侯不諸侯,還不就是跟著野人私混,乃公今年都六旬了,長安城工匠在這個年紀都退休,乃公也該退休了,今年諸侯大會,某就退位,把沛國交給盈兒,某就過幾年自由自在的日子,去為信陵君掃掃墓,再去老家見見父老,要是身體還扛得住,我還打算坐海船去南洋逛一逛,看看我大漢的海外之地到底是什麼樣。”

曹參笑道:“這麼大年歲了還胡來,你就不怕死在外麵。”

劉邦滿不在意道:“死在哪就埋在哪,反正都是我大漢的國土。”

劉邦還真有退休的想法,在蠻荒之地開拓一諸侯國可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劉邦操勞了十幾年,也想過幾年輕鬆的日子,同時也想為自己幾個兒子安排好的去出,劉盈已經成年,現在沛國主要的政務就是他自己在處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還不差。

曹參笑道:“我們當中還是你劉季灑脫。”

劉邦道:“還不叫人。”

“劉濞見過兩位叔父”

周勃笑道:“原來是劉仲的兒子,一眨眼你都這麼大了,現在在哪裡任職?”

劉濞道:“北海艦隊,現擔任都尉。”

曹參笑道:“比我等強多了,我等在你這個年歲,不過是一小吏。”

劉邦笑道:“那是始皇帝不識人才,我等的才乾又豈止小吏,當年始皇帝要重用了我們,那大秦的江山也不可能敗得如此快。”

劉邦這話說的,眾人哈哈大笑,曹參甚至笑得不斷咳嗽。

而後曹參讓自己長子曹帶劉濞去離開,他們三個老友聚在一起。

劉邦道:“現在整個長安城的人都在誇老曹運氣好,先白撿了一個假相,現在又要當大漢的丞相。”

劉邦豎起大拇指道:“這運道可謂是天下獨一份。”

曹參苦笑搖頭道:“到了明年某也會退休。”

劉邦驚愕道:“為什麼?”

曹參指著自己的身體道:“扛不住了,老蕭病重之後,陛下就跟我等一人安排了一名大夫,隨時關注我等的身體情況,大夫說我年輕打仗的時候傷了元氣,現在身體已經千瘡百孔,不宜太過於操勞,明年從丞相之位退下來,還能多活幾年,要不然隻能像老蕭一樣油儘燈枯。”

劉邦歎息道:“這也太可惜了。”

而後又寬慰道:“退下來也好,某管理一個沛國日常事務的千頭萬緒,現在大漢比沛國的政務多了何止萬倍,我等辛苦了一輩子,也應該享受幾年,等你退下來,我們幾個沛縣老友一起雲遊天下。”

曹參點頭道:“這大漢天下是我等打下來的,也是我等辛苦治理的,現在民間一直在說大漢盛世前所未,但某這幾年一直困在長安城,確實要見一見自己親手打下來的盛世。”

而後劉邦看向周勃道:“那你不是機會很大?”

周勃有的得意道:“乾坤未定,一切還有未知。”

曹參道:“不要聽周勃謙虛,陛下已經任命他為假相,開始處理朝廷的政務,顯然陛下是認可他的,沒有意外的話,他就是我大漢的新宰相。”

10年前周勃的資曆還不算很深,但十年後整個大漢朝廷看沒有幾個人比他資曆高的了,加上天子又在換屆的當口任命他為假相,他這個丞相之位不敢說九成九,那也是八九不離十。

劉邦有點驚喜道:“老周你可以呀,還真讓你等到了宰執天下的機會。”

周勃忍住笑意道:“老蕭和老曹打下的基礎好,某即便是上任了,大漢還是按照他們治理的規劃繼續前進而已。”

其實周勃接手政務已經有好幾天,了解到蕭何他們的基建規劃也是連連驚歎,大漢這些年軌道交通發展的非常快,幾乎每年都會新增兩三千公裡的軌道,新修5000裡以上的馳道,但現在大漢的軌道交通忍不住蕭何他們規劃的五分之一,按照他們的設想,大漢每個郡都要通軌道,爭取大漢的兵力可以在三日內到達大漢如何一處疆域。

曹參教導道:“陛下非常重視百姓的就業問題,大漢這些年之所以開如此多的基建工程,一方麵是為了完善大漢的軌道網絡,擴大產業的市場,另外一方麵也是為了天下的百姓找一份差事。”

“這些基建工程雖然辛苦,俸祿也不高,但卻可以為大漢百姓提供上百萬個就業崗位,五百錢的俸祿對農戶而言可以養活一家老小。”

“現在大漢每年差不多有近200萬青壯成年,這些人要土地,要工作,養活自己的家人,朝廷要是不能安置好,他們大漢現在良好的發展局麵就會毀於一旦,所以擴大就業是大漢一切政務的根基。”

劉邦咋舌道:“每年要解決200萬人的飯碗,難怪你和老蕭熬的油儘燈枯了,這還真不是一般人可以乾的事情。”

他沛國到現在都沒200萬了,要是這麼多人的飯碗都要找他來解決,劉邦光想想都覺得頭皮發麻。

曹參笑道:“做多了也就不難了,諸侯的封國遷移一部分青壯,南方屯墾又安置幾十萬,再加上大漢產業發展吸納一部分青壯,最後則是朝廷的這些基建工程托底。隻要不是太懶惰的人,總能找到一份差事,養活一家老小。”

周勃道:“朝廷在基建的花費每年超過了30萬金,但實際的工程消耗就超過了百萬金,很多富裕的軌道和馳道都被商賈承包了,這對朝廷來說算不到好處,那些富裕地段的軌道和馳道能很快回本,可以成為朝廷新的財政來源,但因為朝廷承包出去,隻能等30年以後,和朝廷建的軌道和馳道大部分都是那種難以回本的。”

“某明白是因為這些軌道不賺錢,隻能由朝廷投入,但朝廷何不借貸把富裕軌道段也抓在手。”

曹參搖頭道:“朝廷有太多需要花錢的地方,這種合作方法可以降低朝廷的消耗,提升效率,至於讓私人賺一點,沒關係,朝廷可以通過稅收的方式拿回這筆錢,還是那句話,穩定就業才是朝廷政務根基。”

周勃認可的點點頭。

話分兩頭,劉濞見過曹之後,算是打通了長安二代圈子的關係網,曹經常帶著劉濞見其他勳貴之子。

這日曹找到他,說是功勳之後一起聚會,讓他也加入,結交一些人脈。劉濞換了便服,去了約定的地方。

長安城從定為大漢的都城就變得越來越熱鬨了,尤其是鋼筋水泥結構的建築出現之後,再加上大漢也沒有人為限製建築最高不得高過宮殿的規矩,大漢有實力的商賈,不斷堆高建築物以展現自己的實力,有誰建六層高樓,競爭對手就要建設七層高樓,就這樣一步步的堆砌,現在長安最高的建築是一家家金玉滿堂的酒樓,高達十六丈,有十二層,這已經成為了大漢標誌性建築之一。

劉濞來到金玉滿堂包間之時,這裡已經滿是功勳之後,曹帶著劉濞介紹道:“這位是周老丞相之子,周策,葉相之子葉昭,稅監令之子,周勝~~~~。”

來此的有十幾號人,級彆是都是大漢三公九卿,諸侯之子,而且年紀都不小,都有二十來歲,眾人自報身份,點起酒菜就吃喝起來。

劉濞知道這些人的身份之後有點咂舌,真要算起來,他都沒有資格加入這個圈子,畢竟他隻是劉邦的侄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