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法家的藥方(1 / 2)

蒙毅在黑板上畫的簡易經濟模型圖讓蒯徹啞口無言。因為他在思考自由經濟模型的時候,也有意無意的忽略了經濟危機的存在,畢竟隻是發生過一次的小概率事件,而且還是近十年前發生的事情了,不會有人會把這種小概率的事情也考慮到常態當中。

但蒙毅這個經濟模型卻擊中他自由經濟的軟肋,他以為的小概率事件,實際是上是日常不斷積累,最後再一次爆發出來的結果,一時半會兒他也想不到該如何反擊。

蒯徹看向台下處於半睡半醒狀態下的李斯,內心升起一股惱怒之情,他的富民學不過是剛剛成立的小學派,用的著法家這樣針對?

要知道他今天宣傳的理論都是他的《富民論》當中還沒有闡述的理論,核心就是為官退民進提供理論支持,結果他的理論剛剛發表出來就被法家打死了,這要是沒對《富民論》論有深入的了解,根本不可能如此精準的打擊到自己理論當中的軟肋。

李斯也發現蒯徹望向他,他明白蒯徹的意思,發出一聲不屑的冷哼,富民學不過是條雜魚,根本不值得法家如此針對,你這是高看自己了。

李斯研究出來的這套模型,也不是為了打擊富民學派,而是為了解決大漢經濟當中的缺陷。

大漢進入了他的第二個十年,這十年因為有蒸汽機的帶動,整個大漢經濟可謂是烈火烹油,繁花著景,財政的收入比十年前增加了兩倍,通過稅收就可以得知整個天下的財富比十年前增加了兩倍以上。

工匠的俸祿普遍比十年前增加了一倍以上,農戶的收入普遍增加五成到一倍左右。按照大漢月報的宣傳,大漢的城市家庭,已經基本達到小康生活的標準,隻要有一個人在做工,就能養活一家六七口人(大漢人口標準模型是一對夫妻養兩個老人,三個小孩。)過上三餐有肉,小孩有學上的小康生活。

而大漢農戶也有一兩成農戶達到這個標準,大漢月報上的編輯用極其熱烈的口吻向天下宣告,大漢已經處於全民達到小康生活的前夜,所有人再奮鬥十年,大漢所有百姓都可以過上小康生活,大漢的盛世將會是3000年來從未出現的,大漢開國這一代青年將會處於最富饒,最幸福的一代,因為他們生活在華夏文明的黃金時代。

而大漢民間也處於興奮的狀態當中,他們也相信大漢月報上的宣傳,因為這和他們的感受是一樣的,百姓認為自己的生活會越來越好,他們相信自己下一個十年的生活必定是更好的,小康之治根本不是問題,不少人已經在開始憧憬著大同之治。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禮記大同篇的文章,已經成為大漢中小學生必定背的課文,甚至城市當中的工匠百姓也受到感染,也能朗朗上口的詠誦幾句禮記大同篇當中的內容,此時的大漢可謂是市井之處,皆是大同之音。

但李斯卻知道大漢這幅盛世繁華景象之下卻是暗潮湧動,因為張蒼和李豐的關係,李斯能知道大漢產業的發展已經處於供過於求極限了,一場產能過剩的危機隨時都有可能爆發。

而大漢的少府也開始全麵收縮經營,在外的欠款能追討的就追討,倉庫裡的貨物能賣出去,儘量賣出去,哪怕是虧本也要賣,大漢少府甚至開始下命令給各大作坊,讓他們開始囤積錢財準備過冬,同時少府也開始甩賣下屬紡織作坊。

法製月報因為在大漢各郡縣都設立了分刊,李斯收集情報能力也不差,他發現少府甩賣作坊的行動不隻是在關中,而是在大漢其他郡縣也有發生。朝廷這一切的舉動,和十年前應對那場經濟危機的方式太像了,李斯明白新的危機又要到來了。

這也引起了李斯的詫異,

經濟危機這樣的事情是前所未有的,他翻遍史書,大漢3000年的曆史也從來沒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過。

上次的經濟危機他本以為是一場意外,但第二次危機卻是又要到來,這就不能用意外來說明了,而是大漢新的社會狀態下運行必然產生的矛盾。

於是李斯開始研究大漢經濟危機為什麼會出現的問題,他查閱了大漢朝廷大量經濟數據,愕然的發現了一句正確的廢話,就是天子十年前說的話,大漢之所以會鬨出經濟危機,生產的貨物太多了,多到百姓購買不完。

而想要解決危機,方法也很簡單,一是增加百姓的收入擴大市場,那就是消滅一部分剩餘的產能,讓供需再次平衡。

而朝廷這十年做的事情就是從這兩方麵經濟供需矛盾,以屯墾移民,遷移百姓到諸侯國擴大市場,用蒸汽紡織機取代水力紡織機,消滅落後的產能。

但顯然朝廷沒有找到辦法徹底解決這個矛盾,要不然少府也不會全麵收縮,甚至開始退出紡織行業,要知道十年前,紡織業可是大漢朝廷的支柱產業,朝廷但凡能找到解決這個矛盾的方法,也不至於放棄這麼一大筆財政收入,這也是就是大漢在快速發展,其他行業可以彌補紡織業的損失,要不然這就是動搖國本的事情。

但這就引起李斯的激動了,法家能成為戰國的顯學,靠的不就是為君主解決麻煩的能力。

戰國時期,各大諸侯想要富國強兵,依靠的不就是法家,魏國的李鯉變法,韓國的申不害變法,秦國的商鞅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哪一個不是他們法家主持的。

現在大漢的發展顯然也遇到了麻煩,他法家要是能解決這個問題,那麼法家必定會再次成為當世顯學。

於是李斯這一年都在研究經濟危機和其解決的方法,為此他還專門上書天子,求大漢朝廷給他開放一些保密數據。

李斯能獲得的隻是大漢朝廷公開的數據,但也有很多數據是朝廷內部的機密文件,李斯是沒有辦法公開獲得的。

徐凡得到李斯的書信之後,一陣啞然,經濟危機這種事情,大漢朝廷內部都沒多少人相信,畢竟處於大漢這個環境當中,根本沒多少漢吏覺得大漢有什麼危機。

你說十年前的那場危機警示他們,但大部分漢吏卻覺得那隻是一場意外,大漢現在發展的勢頭比十年前強大了三倍都不止,當年的危機放到現在的朝廷來說就根本算不得一場危機。但他們卻根本不知道經濟越發展,麵臨的危機也會越強大。

李斯相信即將帶來的經濟危機,徐凡不覺得奇怪,畢竟李斯的才學是公認的,但他想要研究危機,解決危機,就讓徐凡驚訝了,他這是要做大漢的先賢?

不過這事情對大漢也有好處,隻有大漢越了解經濟運行的原理,才能更好的應對危機。要是一不小心研究出幾本帶論的書籍,那大漢朝廷就賺大了。於是徐凡就讓張蒼開發大漢的數據庫給李斯研究。

得到大漢朝廷豐富的數據之後,李斯就為大漢朝廷的強大感到震驚,大漢朝廷統計數據最完整的紡織業,20年間產能提升了十幾倍,鋼鐵行業更是提升了上百倍,現在大漢鋼鐵的產能居然達到了30億斤,魚肉捕撈量達到500萬石,難怪大漢百姓幾乎每餐都能吃到魚肉,大漢是從大海弄出一個糧倉,還有其他的數據,基本上都是大秦時期的十幾倍,隻有糧食的產能增加了不到五倍。漢帝是真做到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是一架比大秦強盛十倍都不止的戰爭機器。

大漢朝廷各大糧倉囤積的物資,是他在大秦做丞相時完全不敢想象的,如此強盛的國家,有人說他會遇到一場動搖國本的危機,要不是這個人是大漢天子發出的預警,李斯都想唾他一臉唾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