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龐大基建市場與失業保障金(1 / 2)

這次大漢的更新換代,顯然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不但三公換了,九卿也換了大半。其中少府令由墨家大匠楊雄接任,太仆由南陽郡守陳銳繼任,通政司由隴西郡太守陸賈擔任,新成立軌道部由會稽郡太守王陵擔任,統籌管理整個大漢軌道事務。原漁陽郡太守陳晨擔任上計令,原內史令酈商轉遷大司農,原屯墾右令周昌擔任內史令,原大司農張強轉遷為廷尉,原都水監鄭渠升遷為屯墾令。

甚至連軍方也大換血,鎮守太尉府的兩大將軍退役,四鎮將軍退役了三位,將軍府十幾位將軍將不擔任軍職,他們將會退役到南洋建立諸侯國。

其中原鎮海將軍彭越,擔任太尉府參軍將軍,原鎮北將軍季心擔任太尉府監軍將軍,大漢海軍升格為海軍部,南海艦隊主將欒布為海軍部長。

原金城太守田臧升遷為鎮北將軍,原廣陽太守柴武升遷為鎮東將軍,原蜀郡太守灌嬰升遷為鎮西將軍,原太原郡守鄧說升遷為鎮南將軍。

同時朝廷在南方新設武陵郡,零陵郡兩郡,兩郡太守分彆為屯墾吏江植,殷群。

如此大的變動讓所有人都震動不已,賢者會提前結束,大家都要消化這些信息。

長安城,燕宮。

英布對徐凡抱怨道:“朝廷都被那些沛縣人占了,陛下你也太信任這些人了。”

不怪英布這樣抱怨,周勃擔任丞相,九卿當中王陵,周昌也是沛縣人,四鎮將軍當中也有一個沛縣人,大漢高層幾十個位置就有四個來自沛縣。

這?任命剛出來長安的八卦黨就快速察覺出沛縣黨,並且信誓旦旦的說大漢接下來10年都是沛縣黨的天下,沛縣係會逐漸取代陳郡係。

徐凡沒好氣道:“什麼叫沛縣黨,這都是大漢的臣子,他們有現在的地位,一步一個腳印拚上來的,而且朝廷的職位也不是為了炫耀身份的,都是要為天下百姓服務的,這是一份沉重的責任。”

當然徐凡也不否認,沛縣這些原本曆史名將的確是占優勢,大漢2000石的官員接近300位,徐凡是很難記住這些所有的兩千石官員。曹參,周勃這些人在大漢開國的時候地位排在百名開外,但因為他們在曆史上的名聲,徐凡總是會多關注他們一些,一些比較艱難的任務也願意交給他們去做,大漢還處於開國時期,不會出現多做多錯,少做少錯這樣的事情,反而是那些能任事的官員最容易出頭,曹參周勃這些人做事多了,自然也就冒出頭了。

季布也說道:“陛下一樣是根據功勞和能力委派職務的,真要按這個編排的話,是不是還要弄個屯墾係,出了一個丞相,一個九卿,兩個太守,你是大漢的諸侯,不是長安的那些八卦客。”

陳曉道:“陛下一向公平公正,這三公九卿的名單自然是經過陛下深刻思考得出來的,豈是你這個莽夫能看的明白。”

說句實在話,這份任命名單出來之後,季布這些人是鬆口氣的,三公當中的禦史大夫吳軍是陳郡的老兄弟,九卿當中有三位是他們這些老兄弟,監軍將軍是季心,四鎮將軍當中有兩位還是他們的老兄弟。

即便是陛下對這些老兄弟不滿,但也沒有像傳聞當中想要清洗他們。陳郡的元老依舊是大漢朝廷當中最大的派係。

他們這些大漢之外的諸侯,能有現在這樣暢快的生活,前提就是大漢朝廷被陳郡元老控製,這可以讓他們心無旁騖開墾諸侯國的同時,還能得到朝廷的支持,所有人的精力都放在對外開拓當中。

要是大漢朝堂被其他派係的人占據了,還能不能支持他們這些諸侯開墾土地就是一個未知數了。

所以現在的情況對季布這些人來說已經是喜出望外了,甚至他們這些元老當中的子嗣還有一位登上九卿寶座,那就是原太仆陳崗的長子陳晨,這顯然打破了天子自己定下的潛規則。

能在大漢朝堂上混的不懂揣摩人心,他們的手下也懂揣摩人心,陳晨的上位對他們來說這就是一個信號,天子雖然打壓了陳郡元老,但還是給了補償的,最重要的是這條潛規則被打破之後,他們的子孫在大漢的仕途就不會有限製了,這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

大漢的很多元老已經決定重新把資源投入大漢朝廷,爭取讓幾個子孫後代拚上九卿之位,延續自己家族政治資源。

今年這次錢莊的壞賬之後,徐凡也想通了,天下的事情都是利弊參半的,錢莊以後在大漢的位置必定會越來越重要的,真讓這些二代集中在錢莊體係當中,造成的危害未必會比他們在朝廷的小。後世的經驗教訓可謂是極其深刻。

但不讓這些二代進入錢莊體係當中,必定會引起這些功臣的不滿,連趙大都知道,杯酒釋兵權的前提是給兄弟們榮華富貴,權利和錢總是要給一樣的。

徐凡想了想,乾脆就放開他們的限製,讓他們和天下的寒門一起拚,徐凡不相信以大漢現在的教育體係,他們還能在大漢弄出曆史上的那種四世三公超級門閥家族,即便真弄出來了徐凡也認了,他已經儘量的把起跑線拉平了,但還能出現這種情況,這就是曆史的必然性啊。他做再多的限製也是沒有用的。

徐凡看向季布問道:“你一次訂購上百萬匹布,能賣的出去嗎,可不要影響你們在西域的發展。”

季布笑道:“去年朝廷讓我等賺了20多個億,今年這個數字還在增加,聽說朝廷還打算用瀝青鋪路,季國的收入會更高,百萬匹布算不得什麼,正好末將打算在帝國修建灌溉係統,這些布匹就當是發給民夫的俸祿了。”

西域那地方布匹的產能差,幾乎都是要從大漢進口,以前因為沒有軌道,哪怕是最低的麻布到了西域那也是天價,加上西域的人窮的都要吃沙子了,自然沒有可能來購買大漢的布料,但石油發現之後,季國的財政暴漲,當地的百姓也喝到了石油產業的一口湯,不能說是暴富,但他們的生活的確是比以前好了很多,有了一定的私人財產,同時長安西域軌道聯通之後,運輸的成本低了十幾倍,麻布到西域最多隻翻一倍的價格,很多人已經有消費布匹的能力了。

徐凡道:“無糧不穩,想要在西域站穩腳跟,的確要想辦法開墾田地,不過區域的環境太過於脆弱大規模開墾田地反而會加速沙化,所以環境問題你一定要重視,不能光為了開墾田地大範圍的砍伐樹木,墾殖草場。”

季布這就有點撓頭了,西域風沙的可怕之處他是深有體會的,一場強烈的沙塵暴可以遮天蔽日,好像整個世界都會被沙塵掩蓋,在西域的各種傳說當中,最不缺乏的就是一場沙塵掩埋一個城市,一個國家這樣的傳聞,但一個國家想要發展開荒又是必然之事。

徐凡想了想道:“大漢在上郡有不少植樹人,他們對如何治理荒漠很有經驗,你可以去上郡,九原郡等地招募一批植樹人。”

受後世影響徐凡對環境保護異常重視,尤其是上郡這些黃河中上遊的郡縣,大漢朝廷有專門聘請的植樹人,種植樹木治理荒漠。

這個時代的氣候條件比後世好的多了,加上人口又少,人均資源占有量又多,這十幾年來大漢治理的成果是極其顯著的,最起碼涇河不再像黃河一樣,涇渭分明不會出現在大漢這片土地上。

黃河這些年含沙量也逐漸在減少,比大漢開國之前清澈了很多了。

很多事情隻要人均占有的資源多了起來,很難的事情就不再是難事了。

大漢對黃河治理投入的資源非常少。成效卻比後世更高,但後世的人卻學不了。

因為徐凡在黃河中下遊方圓10裡,全部劃入了洪泛區,在這些地區不能開荒種地,隻能種植樹木,黃河上遊附近五裡的範圍,退耕還林,大範圍的種樹。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