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燕宮,叔孫通和伏生兩個加起來有一百一十年的老者臉都快抽成包子了。
稍微比較要臉一點的伏生苦笑道:“後世史官會如何記錄我等?會不會說我等是當朝的奸佞。”
這種篡改曆史的事情,史官可不會給他們什麼好的名聲,伏生還想名垂青史,怎麼走著走著走到另外一條道路上去了,偏偏他想退都不敢退,學府令在大漢的政治版圖當中已經越來越重要了,大漢每年有幾百萬學子,十幾萬儒身為夫子,每年大漢有30億的財政支出是給他們學府的,是大漢實實在在的重權府衙,其規模甚至可以說不輸給少府令,他們儒家要是丟失了學府令的位置,相當於儒家的根基都丟了。
叔孫通道:“大漢朝昌盛,天子聖明,自然就不會有奸臣了。某隻是在想這次要不要聯係師弟,讓他也正式步入大漢仕途。”
叔孫通他有靈活的道德底線,對自己在學術上的地位也看的不是很重,自然就不在意這些了,而且在他看來儒家對大漢最重要的作用不就是在這些,因為他們的教化大漢幾千萬的異族平穩的融入到大漢的生活當中,能讓大漢用所有的精力發展社會生產。
伏生道:“忠師侄也的確是到了入仕的年紀了,我等的年紀已經大了,最多再為官一任就要致仕了,儒家卻沒有多少能接替我們位置的人,要是九卿當中真沒有儒家之士,我儒家現在在大漢的地位肯定難保了。”
不是說儒家沒有精英之士,孔鮒當中帶了一百多個學生投靠徐凡,這些年當中有一些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掉隊了,但還是有5個成為了大漢兩千石的太守,同時在大漢之外的諸侯國也有大量儒家精英在教化四方。
但儒家的確有點人才斷檔的意思,那些投靠徐凡的精英,他們的年紀也不小,大部分隻比叔孫通小幾歲,叔孫通要致仕,他們也要致仕,本來王道不出錯,說不定在他們的推舉下,能成為九卿高官,最起碼學府令是可以接的上的,但他自己把自己給毀了,儒家也要推新一代話事人進入大漢。
大漢曆二十二年,三月。
新一期大漢月報上向整個天下的百姓鄭重宣告,大漢的探險隊回歸了,他們向著東方出發,最後在西方的南海返回了大漢,證實了大地是一個球形,劉濞他們成為整個天下第一批完成環球航行的人。
所以這大漢月報刊登了這個消息,法治月報,儒林月報,墨子月報,可以說幾乎大漢所有的主流報刊都在頭版頭條刊登了探險隊的消息,從各方麵解說了這次探險對大漢文明的重要意義,還有各個大陸的消息開始緩慢流傳開了。在很短的時間內,劉濞的名聲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環球旅行和新大陸的事情迅速霸榜大漢各郡縣的熱點。
大漢各大酒樓,各大茶館,戲院都是討論探險隊完成環球旅行之事,經曆大漢這二十年的高速發展,現在即便是大漢最底層的百姓也不會認為,大漢四周的荒地就是沒有用的土地,沒有任何一塊土地是無用的,隻要有人開墾就會變成富裕之地。
江南不就變成了魚米之鄉,西域成為了整個大漢玉石,瑪瑙的來源地,這兩年又成為了大漢的燈油產地,大漠是大漢的牧場,他們使用的低價牲口,吃的羊肉,用的羊毛布都是條件艱難的大漠提供的。
遼東是漁場,鯨魚渾身都是寶,油脂讓大漢十幾萬百姓有差事可以做,鯨魚肉更是可以養活幾十萬百姓,南洋就更加不要說了,那是大漢最大的錢袋子,現在大家能免徭役,減免稅賦還能過現在的好日子,這多虧了南洋的特產。
還有天竺大陸,雖然發現了才隻有幾年時間,但上次大漢能迅速走出危機,多虧了天竺的市場,就是這些實實在在的好處告訴了大漢百姓,沒有一塊土地是無用的。
而現在朝廷又找到了新大陸,這些新大陸要是開墾出來,誰又知道會給他們帶來什麼好處了,當然對關中的百姓而言,要是這些開拓的事情也不要他們去做那就最好了。
當然這樣的說法隻要出口,必定會遭受到恥笑,這天下哪有光享福不受累的事情。經過徐凡二十年的推廣,大漢的百姓終於有權責對等的觀念,明白今天大漢的好日子,不光是?們努力,還有四周上千萬諸侯國百姓開拓之功。
而大漢的普通百姓他們隻是在一起聊八卦,新大陸發現的再多對他們的影響也是極其有限的,而大漢的商賈階級來說,新大陸,新文明,新國家的發現簡直是浦喜大奔的事情,經過了兩次危機,和大漢的各大學派對危機的解說,這些商賈已經明白經濟危機就是因為市場不足導致的,上次經濟危機就是因為有天竺文明的出現,天竺上色一口氣傾銷了上千萬匹布到天竺,直接把大漢拉出了經濟危機的泥坑。
這讓大漢所有商賈明白,找到新的市場,就是解決經濟危機最好的方法,而現在劉濞他們卻找到了好幾塊大陸,要是都和大漢一樣,他們在可以擴充幾倍的產能而不用擔心經濟危機,最起碼可以吃幾十年經濟的紅利,這對他們來說這就是天大的好消息了,幾乎就要宣告在他們有生之年不用擔心遇到經濟危機的事情了。
而要是這些文明也和天竺一樣,那也不差,幾個文明加起來市場消費能力總應該比得上大漢吧,市場擴充了一倍,最起碼在十年內他們不用擔心產能過剩,可以安心賺十年的錢這也算是一個大好消息。所以大漢的商賈四處打探探險隊了解新大陸的消息,無數商賈都趕到會稽郡,隻為了獲得第一手的訊息,好提前做好準備。
而另外一個興奮激動的階級就是大漢的貴族階級,尤其是這兩年強行被天子致仕的大漢元老,南洋的好地幾乎本占據光了,大漠太貧瘠,西域風沙大,遼東太寒冷,這些大漢安置諸侯之地,他們都不想去,而現在新大陸卻給他們新的希望了,去占幾塊肥沃的土地,建立一個諸侯國養老就成為他們最好的念想。
長安城,齊宮花園內。
隨著大漢的元老越來越多的致仕,很多元老並不願意回到家鄉,而是留在長安城當中,徐凡就改造當中的齊宮,成為大漢功臣養老之地。
幾十位上年紀的大漢元老,他們或是練劍或是慢跑,或下圍棋或是下象棋,一副悠然自得而又溫馨的場景。
這其中有一個地方是殺氣最重的地方,就是齊宮沙盤花園,大漢這批退休的元老當中,幾乎都有參軍的經曆,現在他們不能領兵作戰了,沙盤就成為了他們想要征戰沙場唯一的工具了。
這些人不缺錢,他們打造了最好的兵種模型,同時從大漢的參軍部調撥一些參軍,給他們當計算的裁判,隻要有3個參軍幫助這些老將計算參數,一場比較接近實戰的沙盤模擬遊戲,這些老將軍在這些沙盤上殺的天昏地暗,很多人一玩沙盤遊戲就是下一整天。
甚至這些老將軍還搞出了聯賽,開始正規化,製度化,建立三個沙盤,沙盤上所有的信息需要他們一點點探查,雙方交鋒則有參謀根據他們的信息在中央沙盤複製,可以說完美複製了後世的兵棋推演。
這些老將五人一組,組建統帥部,而後找十幾個參軍計算各個兵種戰鬥力參數,這樣的一場大戰有時候會經曆十幾天,每一次這樣精彩的大戰都會吸引無數看客到場,露天的沙盤的情況,群眾可以看一天都不覺得勞累,無數人看著這些沙盤幻想自己是一方領帥,麵對現在這種情況如何擊敗自己的敵人,為此即便是這些吃瓜群眾也是爭論不休,激烈的時候甚至是拳腳相向。
畢竟大漢民間尚武,但偏偏這十幾年時間大漢根本就沒有敵人,唯一能立下功勞的地方,就是漠北都督府剿滅了幾股小馬賊,金城又抵抗住幾支從高原入侵的土著,或者是在南洋摧毀了幾艘海盜船,但這樣的軍報,不要說占據大漢報業的頭版頭條了,就算是二版,三版都很少報道這些信息,大部分都是一條豆腐塊的簡訊。
兵棋推演已經是他們最接近戰爭的地方了,沙盤遊戲已經取代圍棋,成為了大漢最難玩最考驗智商的棋類遊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