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聽到這話拉著劉長激動道:“某家小子就交給太子來管了。”
大漢曆二十九年,十一月七日。
徐愛民正式成為了稅監右令,開始走馬上任。
稅監府令議事廳。
徐愛民對著監令酈商道:“父親讓侄兒在伯父手下學習,還請監伯父不吝教誨。”
酈商則有的頭疼,太子在自己的府衙觀政,這就是未來的皇帝在自己手下做事情,真是教的好也不行,教的差也不行,左右為難呐。
酈商想了想道:“太子。”
徐愛民道:“某現在是稅監右令,不是太子,還請監令下達任務吧。”
酈商想了想道:“我們稅監關乎大漢的財政,承擔稅收任務很重,要研究稅收政策、宣傳稅法、還有稅務征收,稅務稽查等相關工作,右令剛到我們稅監官署,就先熟悉政務為主。”
徐愛民道:“諾!”
出了監令的辦公室,一個小吏走到徐愛民身邊道:“下官灌何拜見太子。”
徐愛民皺著眉頭道:“當差的時候稱官職。”
灌何馬道:“諾!”
大漢曆二十九年,十一月十七日。
長安城,兄弟紡織廠。
徐愛民帶著一群稅吏上門監察稅收情況,工廠的會稽拿出賬本交給他們檢查。
大漢的稅監不但在武裝收稅上學習希望國,而且在查賬方麵也學習希望國,為了減少人力成本,稅監讓各大工廠自己申報稅,稅監隨機監察,要是發現稅收不符的情況,會多收取10到50倍的處罰金,一般可以讓一家工廠破產。
加上稅監一般重點監察那些大工廠,能很好的起到震懾作用,所以敢偷逃稅的人非常少。
現階段稅監的戰鬥力還是非常強悍的,對於征稅的效率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得到加強,稅收出現的漏洞也會快速補上去。
灌何對徐愛民介紹道:“令君,兄弟紡織廠現在已經是長安最大的紡織廠,專門紡織各色布匹的作工廠有五座,還有一家專門的成衣製造廠,有3000員工,年產值超過了5億錢,每年繳納的稅超過了上億錢,是長安城前十的大工廠,最重要的是這家工廠大部分都是女子,解決了大量女子就業問題,屢屢受到朝廷的表彰,是我長安的明星工廠。”
徐愛民點頭道:“本官更加熟悉這家工廠。”
而就在這個時候廠長艾強走過來,看到徐愛民驚訝道:“太子?”
徐愛民笑道:“艾強大哥,某現在是稅吏。”
當初徐凡經常視察兄弟紡織廠,甚至把這個工廠作為標杆想要在長安城擴張,多弄一些集體性質的作坊,而那個時候徐凡也經常帶徐愛民過來,雙方還非常熟悉。
而後徐愛民感歎道:“艾強大哥,你真了不起,長安城的紡織廠差不多都要跑,你扛著那麼高的最低俸祿居然還能把紡織廠開下去,這本事一般人可沒有。”
艾強隻能苦笑道:“某也是艱難為生,總不能真讓長安城的女子少了一個差事了。”
這兩年墨家也在反思,當初是不是把最低俸祿標準定的太高了,長安城現在紡織女工最低俸祿標準2300錢,但卻已經沒有人願意以這個價格雇傭長安城的紡織女工了,當初長安城的紡織廠大大小小有幾百家,紡織工廠需要三個工業區才能安置這些紡織作坊,長安每年生產的各種布匹超過了700萬匹,還在向著千萬匹的數字前進,整條紡織產業鏈上有幾十萬女工能靠著自己的手藝生活。
但這一切都隨著最低俸祿標準增加而結束,長安城的紡織廠紛紛逃離,去了關中其他地區,或者就直接離開了關中,現在長安城一年生產的布匹超不過百萬匹,當初的紡織中心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徐愛民道:“這用父親的話來說,這就是產業升級帶來的必然陣痛,長安城的女工雖然收入低了,但大漢其他地區的女工收入卻高了,算總體賬,工匠獲得的收益變得就更大了,社會的總財富在增加。”
當然這樣改革的陣痛還是讓長安的紡織女工承受了,因為失去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大量的長安女工不得不重新回去相夫教子,而失去了經濟來源女工的地位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下降了。
好在這個時代大漢的工匠收入高,即便一個人做事,一個工匠也也能養活一家人,過上相對富裕的生活。
同時也產業升級也帶來了新崗位,長安的婦女相對來說受教育程度是最高的,她們開始積極的投入醫療行業,成為大夫和護士,投入教育行業,成為幼稚園教師,小學教師,同時長安城的紡織業雖然衰敗了,但服裝行業又開始興起了,大量的成衣加工廠能賺取相對豐厚的利潤,即便是相對高昂的俸祿,他們也承擔得起。
而長安城是是引領整個大漢服裝潮流的地方,在徐凡的提示下,大漢幾家服裝廠每年都會聯合起來,搞一個服裝走秀,向整個長安城的百姓推銷服飾。
當然相對來說長安城還是保守一點,服裝走秀大部分都是女工,男工日常穿搭的服裝。
洛陽城相對開放一些,加上洛陽又是周王室幾百年來的都城,他們的時裝走秀,更多的是宮廷裝,貴族裝,麵向大漢的中高端人群。
艾強道:“這段時間我們兄弟紡織廠也在產業升級,生產更高檔的布匹,開服裝廠,製造更適合工匠的服飾。”
徐愛民豎起大拇指道:“艾強大哥厲害,小小的一家紡織廠被你做大做強,成為了大漢百強的工廠了。”
但艾強卻歎口氣道:“紡織業的競爭壓力太大了。我墨家本以為這種集體作坊的模式,能夠在大漢快速展開,但在那些私人紡織作坊的競爭下,我墨家的大量的集體作坊已經倒閉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在競爭激烈的服裝紡織行業,任何一個錯誤的決斷都有可能讓一家工廠倒閉。”
墨家已經發現在紡織行業這種充分競爭的行業,沒有太大的技術壁壘,反而對營銷和管理要求更高,
這不是墨家專長的地方,即便是他們也很難競爭的過私人作坊,更重要的墨家好不容易培養的人才很容易獨立出去。
現在墨家基本上放棄了在紡織行業的發展了,而是集中擴張那些技術壁壘強的行業,這些更加適合墨家的發展。
同時墨家的精英也大量在陳郡,九江郡,衡山郡集中和法家,農家完成三地的改革試點。但即便在這個充滿理想的年代,墨家的精英也是極其有限的,他們去了江淮地區,在長安城的力量就弱下來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徐愛民卻眼前一亮道:“艾強大哥,陳郡試點擴大之後效果如何?”
艾強道:“成效極其顯著,富強的陳郡且不談,九江郡,衡山郡加入試點不但五年時間,當地百姓的收入翻一翻,郡府收入增加了三倍餘,兩地本是農業郡,但經過了幾年的試點,兩地已經加入到大漢的產業鏈當中,並且快速工業化,現在已經要建設鋼鐵廠,打算以機械製造為試點新方向。”
徐愛民驚訝道:“試點效果如此好,朝廷為什麼不全麵推廣。”
他還記得自己差不多十年前見過的陳郡,那真可以說是法治森嚴,井然有序,可以說是他理想當中的大漢。
艾強道:“人才不夠,想要產業化,工業化需要的人才是非常多的,不是朝廷一說改革,工廠就會建起來產業就會興盛起來,農業社會的模式是很難適應工業化的發展了,而我大漢卻非常缺乏工業人才,所以大漢的產業發展了近三十年,能成為工業郡的也不過是了了十餘個。”
聽到這話徐愛民有的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