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長安城的大小漢吏而言,今天這個會議讓他們有點意外,也有點擔憂,在稅監傳來的消息是太子是個很平和的人,在稅監半年有沒有插手什麼政務。
反而來到他們內史卻是極其強硬,司火就成了太子殺雞儆猴的對象了。他們可不想自己也被太子這樣針對。不少漢吏都打算接下來時間謹小慎微一些,不要出錯,被太子抓到。
倒是周昌有點欣慰,大漢的環境一個強勢的太子比弱勢的要好。
會議結束之後,其他漢吏紛紛離開,這個時候周昌道:“老夫今年就致仕,內史主要的政務就交給右令你了,你打算如何管理長安城?”
徐愛民道:“孤聽說長安城住房困難的問題一直沒得到解決,要是這個問題能在孤的任上得到解決,孤就算是沒有愧對長安城的百姓了。”
周昌啞然笑道:“右令,這個問題可不好解決,老夫在任十年也沒解決好這個問題,右令能解決這個問題,想來天下也沒有任何事能難住右令。”
徐愛民謙虛道:“孤還年輕,還需要您這樣的長者教誨,父親說您忠厚耿直,遇到困難也能一往無前,讓孤向您學習。”
徐愛民這番話讓周昌非常享用。
徐愛民繼續道:“孤打算巡視內史一圈,了解下麵的情況才好製定合適的政策。”
周昌點頭道:“此乃老成謀國之言。”
四月十五日。太子府議事廳。
劉恒這些人每個人在自己的案台上,苦思冥想的寫著文章,時不時還有人去議事廳的資料室,找一些數據來填充自己的文章。
徐愛民為了考察這些招攬過來人才的能力,把如何解決長安城居住難題的這個問題交給了他們。
樊抗想了半天,自己一頭霧水,根本想不到應該怎麼辦,在自己的卷麵上留下了一團團墨水。他無奈隻能跑到劉恒身邊道:“恒兄長,我實在是寫不出東西啊,小弟隻能靠你了。”
劉邦和樊噲是生死之交,這些年諸侯大會,樊噲隻要來長安城,都會來拜訪劉邦。
樊抗和劉恒幾兄弟也是從小玩到大的,不過因為年紀的關係,他和劉長,劉建這些人玩的比較好。
劉恒沒好氣道:“你當這是以前讀書時的試卷,讓你抄答案就能過關。這是殿下在考察你的本事,你懂就寫,不懂就空在那裡,胡亂抄彆人答案,這不是在欺瞞殿下。”
樊抗和劉長兩人在讀書時可謂是一對臥龍鳳雛。劉恒身為兄長經常要給兩人補課,有時候還得想辦法幫他們作弊過關。
酈寄笑道:“等殿下回來的時候,你打拳給殿下看,殿下自然就明白你的長處在什麼地方了,正好你和劉長兩人可以做太子的左右護法。”
三人都是大漢貴族出身,雖然學派不一但也很自然的走到了一起。
樊抗道:“你想到好辦法了嗎?”
酈寄搖頭道:“這問題如果我能解決,那我就是內史令,人的天性就是向往美好的生活。能待在長安城,誰願意待在鄉下?你願意一直住在大漠?”
樊抗馬上搖頭:“打死都不願意,你不知道大漠的雪有多厚多深,白災來的時候,那雪比我父親的身體都要高,我們東武國好不容易養點牛羊,戰馬全部被凍死了,沒吃羊肉,牛肉整整吃了一個冬天,牙齒都吃痛了。”
劉恒恍然大悟道:“難怪你在長安城隻吃蔬菜。”
酈寄道:“這就是了,你一個諸侯之子都要留在長安城,就不要說大漢的其他百姓啊。”
劉恒道:“朝廷為什麼不允許百姓自己搭建房屋,隻要朝廷劃分土地,再用木板,稻草搭建房屋應該花不了幾個錢,長安城的工匠就不用用三四成的錢來付房租了。”
酈寄道:“長安城以前就是這樣的,但在大漢曆13年的時候,在北門裡發生大火,而後直接火燒連營,燒了幾百棟木屋茅草屋,有上百個工匠直接因為這場大火燒死,從那以後朝廷就不允許私人亂搭建房屋了,我父親因為這事情被天子斥責了好幾天,食邑都丟了上千戶用來賠償受害者。”
因為他是親身經曆者,所以對這件事情記得非常深刻,反而是劉恒他們因為年紀太小了,反而不知道這件事情。
劉恒道:“朝廷不能因此因噎廢食,隻要做防火帶,再使用耐火的材料,讓工匠自己建房子,這樣好過租房。”
酈寄道:“水泥磚頭這些東西價格就不低了,長安是我大漢的都城,總不像鄉下一樣大一間平房就了事,要做到美觀又舒適,那價錢怎麼可能低的了,來長安城打工的都是農戶,他們哪裡拿的出錢來買地,再雇傭人來建房子。”
劉恒道:“這些問題總是有方法解決的,朝廷也不能因噎廢食。”
說完劉恒開始寫自己的辦法,他的想法很簡單,朝廷劃分一塊裡坊,可以組織百姓幾戶聯合起來一起建設。
而在另一邊,張釋之卻在急筆奮書,他的方法很法家,朝廷重塑戶籍製度,在嚴格執行,每年規定有多少外來者能夠落戶長安城,成為長安城的百姓,同時設立勞工戶籍,規定每年有多少勞工能在長安城打工,沒有勞工戶籍的工匠,一律抓起來,遣返到他們戶籍所在的郡縣,長安的外來人口減少了,租金自然就會下降,問題自然就解決了,而且在張釋之看來,這才是最根本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不然以長安的富裕,即便是建設再多的房屋,也擋不住想要過好生活的百姓湧向長安城,建設房屋隻是治標不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