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凡聽到這話陷入了沉默,農社,墨家被官方收編之後,會演化什麼樣子他太清楚了。
這相當於主動把自己的根基斬斷,演化成為了大漢這棵參天大樹身上的藤蔓,成為漢吏體係當中的一部分。
徐凡上一次聽到這個組織的名字。還是在為白頭鷹的人討回三十餘萬的俸祿,你說你一個打醬油的官署,你就安安心心的打醬油,大家也能理解你身不由己,偏偏又喜歡跳,結果弄得裡外不是人,當了小醜。
徐凡根本不敢想象墨家巨子會說:“工匠要為大漢想,~~~~~~”
這是赤裸裸的背叛啊!
但任其放任不管也不成,徐凡倒是不擔心這兩個組織的壯大,但這不代表其他人不擔心,最開始周章就因為墨家和他意見不和,大漢朝廷的三公九卿也不想在大漢之外有兩個龐大的組織,自己的兒子顯然也不放心農家,墨家這兩個龐然大物遊離在大漢的體係之外。
甚至深入想一下,以後農家,墨家的掌門會願意自己在野?可以組織上千萬人口,卻是一個平頭百姓,這想也知道是不可能長久的事情,理想主義者終究是少數,要是這其中出一個野心家後果簡直不敢設想。
這個問題即便是到後世也沒有解決,好像都兩邊都走入收編的結局,在這點上徐凡也和這個時代的人一樣,完全沒有借鑒的經驗,徐凡唯一想到好一點的方法好像就是百姓自治,但這又有可能引發地方豪強崛起,簡直形成閉環了!!!
徐凡沉默半天後說道:“農社的事情欲速則不達,還是以村民的意見為主,至於吳越成為大司農,這點還是要以他的意見為主。”
徐愛民道:“孩兒明白了。”
而後徐愛民再拿出一道奏折道:“這是孩兒是舍人劉恒的奏折,他認為隨著朝廷的城市越來越龐大,工業區越來越多,以前管理市坊的模式已經不適應了,他向孩兒建議的幾個大裡坊。
楊樹裡容納上萬戶,10萬百姓,這已經是我大漢的一個上等縣的人口了,而朝廷卻隻靠幾個坊長管理已經難以適應現在的大漢的情況,劉恒認為應該改裡坊為區,設立俸祿千石的區長,把縣署平移到區中,重點管理城池當中的工業區。”
徐凡接過徐愛民的奏折,看了看其中的內容,對區的職能主要是管理轄區的工廠和居民,設立被盜賊,稅監,法曹吏,官倉體係等管理的官署,設立小學,中學,醫館,圖書館等福利設施,在職能上有的像後世的市,由管理農業生產,轉為管理工業生產。
徐凡道:“你可以先在長安試點,把長安城的裡坊改成大區,不過還是有一點,事緩則圓,變法是摸著石頭過河,不要太激進,一點點來,即便有錯誤,馬上改正就行。”
徐愛民道:“孩兒明白。”
說完這話徐愛民再次拿出一份奏折。
徐凡笑著接過道:“看樣子,你招攬的人才還真不少。”
徐愛民道:“這也是父親你三十年義務教育的功勞,現在我大漢的人才就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多,孩兒不過招攬了十餘人,但每個都是大才。”
徐凡打開奏折,這是賈誼寫的,他的意思是朝廷不應該浪費這次大規模修建鐵路的機會,而是應對趁著朝廷掌握鐵路修築的權利之時,以訂單為為餌,參股那些鋼鐵廠,想要朝廷的訂單最起碼要拿出三成的股份,而朝廷則可以用股權控製整個鋼鐵行業的發展,不會再次出現這樣鋼鐵行業過熱倒在出現經濟危機的事情。
徐凡看著徐愛民問道:“你是什麼想法?”
徐愛民道:“孩兒認為,賈誼說的話有理,大漢的這些行業都是一放就亂,從我大漢開國以來已經發生了三次經濟危機,這三次經濟危機都是那些貪婪的商人肆無忌憚的擴張產能導致的,要是朝廷對他們的產業有一定的約束能力,比如有一個鋼鐵司來管理鋼鐵廠的建設和擴張,朝廷是可以通過上計來解決經濟危機。”
在徐愛民的視角當中,這三次的危機大漢朝廷已經提前發現,提前示警,隻要那些商賈控製貪欲就不可能發生危機,既然他們不願意主動限製,那這個裁判就由大漢朝廷來當。
徐凡聽到這話不由得苦笑了,你恐怕不知道有一句話叫全產業鏈過剩。而且你隻看到了一放就亂,不知道這句話後麵還有一句叫一管就死。漢吏的責任心又能比商人高到哪裡去?
不過鋼鐵行業也的確是核心重工業,大漢朝廷要把控住。試一試也好,不管成功還是失敗都是經驗。以大漢在世界的格局有資格試這個錯。
徐凡道:“那就讓賈誼當這個鋼鐵司長。”
徐愛民喜道:“多謝父親。”
大漢曆32年12月29日,長安城,內史府衙。
忙碌了一年的漢吏,此時神情也變得輕鬆愉快起來。
“這亂糟糟的一年終於結束了,朝廷製定了龐大的鐵路網計劃,想來明年的經濟就會好轉了。”一個漢吏鬆口氣道。
“是呀,這一年緊張兮兮的,政務量提升了一倍多,我等都快鞭打成驢了,結果今年的獎金還沒有,我等比起工匠還不如,人家工匠待在家裡還有失業救濟金。”
漢吏抱怨道。大漢處於經濟危機的狀態,地方郡縣的漢吏不要說獎金了,即便是俸祿都減低了兩三成,內史雖然不差這點獎金,徐愛民引起地方和內史的矛盾,雖然今年比去年還要辛苦,但獎金是一律沒有的,最多是其他的福利多給你點。
“那也沒看你去做工匠,而且那失業救濟金哪裡是那麼好領的,你看那些工匠,哪家不是領了兩個月就不敢再領了,再領下去,說不定全家都要移民新大陸了。”一個小吏笑道。
大漢的失業機構基金製度就是,領完三個月失業救濟金,還沒找到工作,就要聽從朝廷的派遣,而顯然大部分工匠是不想離開長安城的,所以這批人領了兩個月就不再領了。
當然這也和他們有積蓄有關係,畢竟各種貸款消費還沒有興,大漢百姓還保留農業社會的傳統,對積蓄是極其看重的,這些積蓄成為了工匠抵抗經濟危機的保障,短時間不工作,長安的工匠還能活得下去。但如果經濟困境長時間不改變,他們也不得不聽從朝廷的安排去陌生的地方。
“今年關中走了3萬人,真希望上蒼保佑經濟早點複蘇。”
“快了,快了,等朝廷開始建鐵路了,經濟危機就會過去了。”
“不說這麼多了,忙碌了一年時間,這半個月是我等要好好休息,沒睡夠的覺要去睡,沒看的戲曲要去看,其他什麼都不想,痛痛快快的玩半個月再說。”
“說的好!”其他內史漢吏也大聲回應道。
內史漢吏從經濟危機以來忙碌了大半年時間,加上今年的諸侯大漢因為鐵路網的關係拖了一個月時間,這更加加劇了內史漢吏的政務。
當十二月之後,大漢的各路諸侯開始返回自己的諸侯國,內史的漢吏才能鬆口氣,春節將至,內史漢吏則徹底放鬆起來了。
今年太子依舊大方,知道大家辛苦,雖然獎金沒有了,但各種福利待遇卻不少,每人得到了200斤的反季節素菜,3個大西瓜,這些東西不管是自己吃還是拿去送禮,都是拿的出手的東西。總之每個內史漢吏都是大包小包的回家,準備渡過自己半月的休息節日。
而在太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