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新年快樂!
“少年警察學校?”
李樹棠表情怪異的看著江城:“你怎麼會想去哪裡?”
“有什麼問題嗎?”
江城笑著反問道。
“問題可太大了!”
李樹棠冷聲道:“你難道不知道,哪裡是有名的退休地?”
“我聽過一些。”
江城笑道:“不過,我認為這是最適合我的晉升路線。”
“哦?!”
少年警察學校的課程是三年,然後還要去警察學校特訓半年。
也正是因為如此,少年警察學校,是出了名得清水衙門,出了名得養老地。
可以說,這個初衷是很好的,但實際上的現實,卻遠遠的偏離軌道。
“既然如此,不如就去個紅眼最少的地方。”
“就算是清水衙門,也是如此。”
所以,除了少年警察學校成立的第一年,第二年學員爆滿外,招生人員逐年下降,越來越少。
如果再加上特訓時間,相差也就縮短到一年半。
“原因無他,我太年輕了。”
“但您彆忘了,少年警察學校,同樣也是隸屬於警務處管理,是正兒八經的警司單位。”
江城輕輕吐出一口濁氣,開始解釋起來。
“如此一來,可以讓出大部分利益,交給文斌他們。”
哪有人主動調到清水衙門的?
當初成立此學校目的,便是為了儲備年輕的有生力量。
所以,李樹棠聽到江城的提議,非常驚訝。
直到99年,徹底被取消,成為港島的曆史。
“我現在這種情況,不論調到哪裡,都會遭到紅眼嫉妒。”
因為學員太少,開課的話,課堂都坐不滿。
江城迎著李樹棠疑惑的目光,笑道:“少年警察學校確實不如重案組,甚至不如反黑組。”
也正是因為兩者相差時間不長,所以很多人都會在16歲選擇其他的出路。
“他們對標的,可是警察學校!”
等到了18歲,如果真的想當警員,再去報考警察學校也不遲。
“如果我是高升去其他部門,百分之百會被用年紀做擋箭牌,拒絕我升遷。”
哪怕是李樹棠自己,如果不是因為他和江城的關係十分密切,內心對於江城,也絕不會如此的親近。
江城看著李樹棠點頭,笑著說道:“我如果想更進一步,不論到哪裡都會被紅眼。”
而黃竹坑的招生年限則是18歲。
李樹棠挑了挑眉頭,“說說看。”
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江城實在是太過年輕。
如果現在,他更進一步的話,會讓很多的老人,感覺到恐懼。
“警察學校的校長,可是總警司,和您平級的。”
“這點,您承認嗎?”
少年警察學校的學生,有三年的課程,畢業後,進入警察學校,再特訓半年,便可成為一名正式警員。
“二來,我可以爭取到絕大多數人的支持。”
要麼上學,要麼學手藝,要麼是進廠。
到了現在,少年警察學校的課程,都是變成集中授課。
因為,他也有一個年輕的兒子。
港島少年警察學校,成立於1973年,凡是港島居民,年滿16周歲後,皆可報名。
前後相差不過兩年。
李樹棠聽到這話,下意識的點了點頭。
黃竹坑警察學院的課程,同樣也是三年。
而且這種情況,一直在變差。
“哪怕有您做後台,也是如此。”
“因為,我再進一步,動的就是鬼佬的蛋糕了。”
李樹棠聽到江城分析如此透徹,眼神無比震驚。
江城能在如此年紀手握大權,李樹棠一點也不震驚。
他震驚的是,江城年紀輕輕,手握大權後,卻能保持不驕不躁的心態,絲毫沒有盛氣淩人。
最關鍵的問題是,江城還能保持如此理智的態度。
這已經不能用優秀來形容,簡直是妖孽!
李樹棠點點頭,“鬼佬對我們的態度,一直都不是很信任。”
“要不是,不得不用我們,他們才不會給我們這麼高的地位。”
說著話,李樹棠冷著臉由衷的感慨一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江城深有同感的點點頭,然後說道:“所以,少年警校最適合我。”
“少年警校是清水衙門,鬼佬都不重視,隻是一些老家夥的自留地。”
“對於那些老家夥,就算不用您老出麵,我也能擺平他們!”
“最重要的是,我在少年警校的可以拿到對標黃竹坑警察學校對標的警銜。”
“如果是按照正常情況,我最少五年功夫,才能走到這一步。”
“這一下,就替我節省了五年的時間!”
李樹棠聽著江城的分析,下意識的點點頭。
不得不說,這是一步好棋。
但其中,也有一些風險存在。
李樹棠看著江城,說道:“你這想法很好,但也有些風
險,不得不考慮。”
江城點點頭,“洗耳恭聽。”
李樹棠用手指點了點桌麵,分析道:“你現在待在重案組,雖然很有可能無法晉升。”
“但隻要待在重案組,你就少不了立功的機會。”
“以你的能力和名氣,隻要不斷破案,你總有升上去的一天,這個時間可能要少於五年。”
“可一旦,你調到少年警校,也就意味著伱遠離了立功的機會。”
“遠離了大眾的視線。”
“五年,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
“五年時間,你如果沒有什麼亮眼的表現,很可能會泯然於眾人,並且淡出高層的視線。”
“而少年警校這個清水衙門,最缺少的恰恰就是立功的機會。”
江城聽到這話,笑了起來:“短期收益和長期收益?”
李樹棠點點頭:“沒錯,就是這個問題。”
“如果是其他人,我會支持短期收益,因為有的人一輩子都沒辦法走到這一步。”
“但對於你來說,我認為長期收益更適合你!”
“因為以你得能力和名氣,長期收益,才是將你利益最大化的操作手法。”
李樹棠說的沒錯,而且給出的建議也很中肯。
人們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江城今天算是體會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