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知識的壟斷,禍水東引(2 / 2)

“父皇,未來之事虛無縹緲,張家弟弟所言也不見得為真,若是因為這種事背約,一來也寒了常叔叔的心,二來也會傷了天家的威信!且張家弟弟給長常家妹妹出了主意,說天數已變,也能改變她的命運!”

“天數已變,是因為種痘法嗎?

那些臭道士就是讓人厭煩,說話藏頭露尾的,張異那小子也是一樣,朕真想將他吊起來,好好拷問一下這小子藏了多少東西?”

提起這件事老朱就有些煩躁,但他的話也隻是隨便說說。

確定張異的價值,也了解那小子的性格。

他明白自己皇帝的身份一旦曝光,張異胡說八道的概率很大。

那小子可絕不是什麼正直之人,有了身份的顧忌,張異絕對不可能如現在暢所欲言。

隻是自己的身份,也不知道能瞞著多久?

未來,想要利用張異,他得找出一個合適的,能夠相處的方式。

朱標從老朱的眼中讀出一些擔憂,且他腦海中閃過一個想法。

既然他都能從張異的蛛絲馬跡中猜測到自己的命運,難道父皇不會知道?

他是“千古一帝”,那他孫子為什麼會被幽禁一生,皇帝難道想不到自己不在的可能?

也許……

朱元璋並不想麵對這種可能?

或者,他心裡已經有了備用的方案?

那個方案,是替代自己的方案嗎?

朱標深吸一口氣,將自己胡思亂想的事壓下。

“行了,就看著吧,你出去,回去好好休息!

朕剛才收到消息,孔希學的兒子今日就能到應天了,明日朕會招他入宮,你多跟他親近一下。

衍聖公這一脈,就算咱們再不喜歡他,也隻能將他們高高奉著,畢竟這天下還要靠那些讀書人去治理,做的太過,會寒了他們的心。”

朱標聞言,道:

“父皇然孔訥入京,是打算……好好培養此人?”

“培養談不上,孔家人老老實實在曲阜待著,就是最好,若不是孔家那個老家夥作妖,朕至少會給他一個體麵。

孔克堅也好,孔希學也好,心裡畢竟不會真的向著大明朝,這樣的孔家朕不喜歡,隻是想要改變他們很難了,

既然如此,朕還不如期待一下第三代!

他們孔家人畢竟掌握著【教權】,那些家夥在曲阜著書立傳亂說,朕也不能輕易對他們下手,輿論啊……”

朱元璋提起這個,就忍不住歎息。

不當皇帝之前其實他並沒意識到這個問題,以前大家夥一起造反,朝不保夕。

所以無論是李善長也好,劉伯溫也罷,大家夥相處起來還算愉快,等到當了皇帝,君臣之間隱約也出現了一絲隔閡。

這一層隔閡,是相權和皇權。

如果按照張異那個臭小子的說法,這是士子集團和君王之間爭鬥,從漢朝獨尊儒術開始,這種爭鬥就沒平息過。

讀書人需要將一身所學賣與帝王家,實現自己的抱負。

可帝王何嘗不需要士子幫他治理天下?

所以哪怕是異族入侵,代表讀書人的精神圖騰的孔家都會受到尊重,這種尊崇不以皇帝的喜好而轉移。

因為讀書人掌握的權力,除了和皇帝分天下的治理之權,同樣還有對知識傳播,主導輿論的權力。

君王可以壓士子一朝,卻不能阻止那些人亂說。

多少皇帝被那些家夥在史書上汙蔑,被寫成昏君。

朱元璋不喜歡這種局麵,卻也不得不妥協,他將孔訥搞到應天,也是這個道理。

不過,張異那招邪門歪道,卻似乎給老朱打開了思路。

似乎有一種方法,可以撬開那些讀書人牢牢掌握的傳播權的口子?

這件事以後再說,皇帝搖搖頭散去自己腦海中的雜念,對朱標說:

“孔克堅,孔希學是得了元朝好處的人,他們的心思已定,就算未來我大明將蒙古人趕出去,也很難獲得他們的好感,所以這兩個人爭取與否,並不足以掛齒,

孔家人是否心向朝廷,還要看他們的第三代,如今這孔訥年紀還小,有拉攏的價值!

讓他見證我大明之興盛,施以恩惠,他自然會和父輩不一樣!”

朱標疑惑:“父皇,既然您打算拉攏孔家,為什麼要如此對待孔克堅呢?您如此對待孔克堅,就不怕仇恨傳遞下去?”

朱元璋笑:

“孔克堅自作聰明,朕自然要好好教訓他。朕又怎麼會怕他們孔家,孔家就算再恨朕,最多也是無能狂怒,他們除了後世立書罵朕,還能做什麼?

更何況,朕還給他們找到宣泄口……”

“父皇指的是張家?”

“沒錯!”

朱標對朱元璋的手段已經有些了解,所以馬上反應過來。

孔家再恨老朱,他們也拿皇帝沒辦法,人在無能狂怒的時候,就是遷怒於人。

還有什麼比張家更好的遷怒對象嗎?

張孔二家都是世家,都在蒙古人手裡當過漢奸,憑什麼龍虎山現在混得風生水起,孔家卻被打壓?

老朱故意把張正常和孔家人湊在一起,一來是利用龍虎山刺激孔家,二來未必不是想用孔家的恨意製約他準備提攜的龍虎山。

這就是帝王心術。

“至於孔訥……”

朱元璋開口道!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