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2 / 2)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 4394 字 9個月前

清朝蘅塘退士選編的《唐詩三百首》後世流傳甚廣,開篇的五言詩便是唐張九齡的《感遇二首》。

其一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

其二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張九齡經常登臨荊州城樓,尤其是荊州南門城樓,眺望長江、抒發情思,對話先賢、懷古傷今,寫下不少此類題材的詩。

張九齡是詩人,自幼聰慧過人,才智超絕,能文善詩。七歲知屬文,有文名,張說稱他“後出詞人之冠”。

張九

齡又是賢相,舉止不凡,風度翩然。就連張九齡去世後,唐玄宗對宰相推薦之士,還是總要問:“風度得如九齡否?”可見其磊落襟懷,亦因此,張九齡一直被後人所崇敬、仰慕。

張九齡更是一位有膽識和遠見的**家。曾言安祿山“貌有反相,不殺必為後患”,然不被玄宗采納。後安史亂起,玄宗逃亡路上,憶起張九齡平生之言,悔不當初。更因此,唐玄宗不僅失了江山,還失去了他寵愛的楊貴妃,留下綿綿離恨,無絕期。

張九齡就是這樣一位耿直溫雅、風骨錚錚的名相,其詩亦如其人,坦蕩豪氣,不趨炎附勢,不媚世厭俗,情辭委婉,樸素遒勁。他清淡詩情,質樸語言,深遠的寄寓,一掃六朝綺靡詩風,意義非凡。

荊州城樓上徘徊的明月,見證了這位**家、文學家、詩人的徘徊,也見證了他的堅守。

(二)

生於盛世,是幸運的。

賢相之於盛世,則是盛世的幸運。

張九齡作為一位**家,對開元盛世的貢獻不小。

在封建社會,皇帝和宰相是分權而立的。皇帝是最高立法機關、最高司法機關,宰相則是最高行政機關。

宰相從黃帝時期開始,到了唐朝已經經曆了很多年,宰相製度與秦漢時期不同,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唐朝的宰相製度是群策製。

唐朝時宰相眾多,他們相互監督,相互協作,更有利於整個朝廷的和諧以及**的平穩,同時也打擊了官員**一官獨大的現象。

在唐朝宰相眾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房玄齡、魏征、狄仁傑、張九齡等,雖然可能也有一些像**甫、楊國忠這樣的奸人,但是賢能之人的數量明顯超過奸臣,這就使得賢能之人能夠為大唐盛世貢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