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潮夜約約,川露晨溶溶。
始見沙上鳥,猶埋雲外峰。
故鄉杳無際,明發懷朋從。
賀知章一舉高中進士及第,成為浙江第一個有史記載的狀元郎,授國子四門博士。
從此,賀知章就在京都長安愜意地生活了五十年,85歲時才告老還鄉,於公元744年年底病逝於老家。他是最高壽的大唐詩人,死後,唐肅宗追贈其為禮部尚書,極儘哀榮。
賀知章中年的時候,正趕上“開元盛世”這一大唐最繁榮的時期。而在大唐因“安史之亂”走向衰落時,賀知章已不在人世。
賀知章一生平順,善始善終,福壽雙全,橫貫盛唐,既沒有人如李白那樣被貶來貶去,也沒有遭遇像杜甫那樣顛沛流離、窮困潦倒的生活,還大器晚成,可謂幸運而又瀟灑的大唐詩人。
賀知章的“國子四門博士”,相當於在國立長安大學當老師。樂天派的賀知章在這個崗位上一乾就是27年,他從不懈怠,很是愛崗敬業,表現為怡然自得、淡然處之。
開元十年(722年),63歲的賀知章在宰相陸象山的舉薦下步入仕途,任太常寺少卿。
從此,賀知章平步青雲。
3年後,66歲的賀知章升任禮部侍郎、集賢院詞條學士,後調任部待郎、太子右庶子、侍讀。
又過3年後,69歲的賀知章升任太子賓客、銀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三品大員。
賀知章在85歲時得了一場大病,躺在床上已經完全不省人事了。後來死裡逃生,又緩過來了。
賀知章知道自己該回鄉了。他上表奏明皇上,請求恩準他回鄉當道士。玄宗準許了他的請求,並同意他把自己在京城的家捐贈出來作為道觀,賜名“千秋”。又下詔在京城東門設立帳幕,讓百官為之餞行。
這就是天寶三載正月,玄宗在長安親自倡導的那次盛大的餞彆活動。
送彆儀式設在長安的東南門“青門”,玄宗命太子率百官餞行,他還親自寫了一首詩《送賀知章歸四明》。
序:天寶三年,太子賓客賀知章,鑒止足之分,抗歸老之疏。解組辭榮,誌期入道。朕以其年在遲暮,用循掛冠之事,俾遂赤鬆之遊。正月五日,將歸會稽,遂餞東路。乃命六卿庶尹大夫,供帳青門,寵行邁也。豈惟崇德尚齒,抑亦勵俗勸人,無令二疏。獨光漢冊,乃賦詩贈行。
遺榮期入道,辭老竟抽簪。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獨有青門餞,群僚悵彆深。
這首詩在序中說明了賀知章辭官和他準辭的緣由,也說明了為什麼要擺那麼大的陣仗讓百官為他餞行。
“崇德尚齒,抑亦勵俗勸人”,說的就是要崇尚道德,尊重長者,勉勵世俗,勸告世人,以賀知章為榜樣。
“無令二疏,獨光漢冊”,二疏是漢朝時期的兩位受人尊敬的賢德之士,玄宗在這裡說的是不能隻讓二疏在漢代的史冊上光耀,我們大唐也有賢德之士應該載入史冊。
在詩中,玄宗也是言辭懇切,說賀知章辭官入道,告老還鄉,不是自己不愛惜賢達,而是他有一顆高尚的心,我隻好成全他。
送行儀式上,百官為賀知章寫的贈彆詩,到今天我們還能讀到近四十首。
其中就包括右相**甫,與賀知章一同位列“酒中八仙”的左相李適之。
**甫在《送賀監歸四明應製》中說:
“掛冠知止足,豈獨漢疏賢。入道求真侶,辭恩訪列仙。
睿文含日月,宸翰動雲煙。鶴駕吳鄉遠,遙遙南鬥邊。”
李適之的《送賀秘監歸會稽詩》則是這樣說的:
“聖代全高尚,玄風闡道微。筵開百僚餞,詔許二疏歸。
仙記題金籙,朝章換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滿光輝。”
兩首詩其實都是送彆詩加讚美詩。
**甫在標題中說了是“應製”,意思是奉詔,應皇帝之命而寫。詩中第一句用的是玄宗的詞,第二句說賀知章辭去聖恩是去求仙問道,第三句“睿文”和“宸翰”是讚美玄宗的詩文,第四句是說賀知章這一去便是山長水遠,怕是後會無期了。
一句話,**甫這首詩就是借送賀知章這件事為玄宗唱讚歌。
最後一句透露了**甫的心機。
一般都用北鬥比喻權力中心,那麼,“南鬥”就是遠離天子了。估計**甫當時還有一些得意,因為賀知章是太子李亨的老師,而**甫當時並不想扶持太子,所以,賀知章的離開對於**甫來說是一件大好事。
真是言為心聲!賀知章告老回鄉之後第二年,**甫就開始排除異己,陷害支持太子的韋堅、李適之等人。
左相李適之的詩在讚美聖恩的同時,肯定了賀知章“高尚”,把賀知章比作“二疏”,然後說他走過的路都灑滿光輝,意思就是榮歸故裡。從這首詩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李適之對賀知章的尊敬。
除了左右相,當時給賀知章寫詩的還有很多高官顯貴。
李白也參加了這場餞彆儀式,並且當場寫了一首應製詩。
李白對賀知章的感情
可不一般,因為李白能夠受到玄宗的賞識,還得感謝賀知章和玉真公主的大力舉薦,賀知章對李白是有知遇之恩的。
李白在《送賀監歸四明應製》詩中說:
“久辭榮祿遂初衣,曾向長生說息機。真訣自從茅氏得,恩波寧阻洞庭歸。
瑤台含霧星辰滿,仙嶠浮空島嶼微。借問欲棲珠樹鶴,何年卻向帝城飛。”
這首詩總得來說寫得也是中規中矩,一二句說賀知章舍棄聖上的恩榮,辭官入道,第三句想象他抵達道家的仙境,第四句頗有意味,問鶴什麼時候飛來帝城。
誰都知道,賀知章這一去肯定是不會再回來了。李白問鶴,表達了自己的不舍和惦念,希望能再聽到這位恩人的訊息。
應製詩總歸受約束,自由發揮空間有限。於是,李白後來又寫了一首《送賀賓客歸越》:
“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