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首裡,李白想象自己的妻子在廬山“素手掬青靄,羅衣曳紫煙。一往屏風疊,乘鸞著玉鞭”。
“紫煙”的意象再一次出現,它將二十多年前李白初到廬山時的情感與經曆聯係了起來。李騰空所在的屏風疊,也成為了日後李白的卜居之地。
李白這次在廬山所寫的詩歌也多是與道教有關。
但廬山仍然隻是李白漫漫長途的一個中轉站。他那“經時濟世”的雄心壯誌,也並沒有隨年齡的增長和現實的打擊而逐漸消滅,他仍然試圖尋找機會,一展自己的胸襟與抱負。
天寶十載(751年),李白回東魯家中。第二年,李白一路北上,抵達幽州。
幽州是範陽郡的中心,當時擔任範陽節度使的是安祿山。李白本是想在這裡謀求一個幕府參謀的職位,但看到的情況讓他感到震驚——他發現了安祿山正在為謀反摩拳擦掌。
李白探得安祿山礪兵秣馬準備反叛,但玄宗對安祿山極為寵信,李白知道他的信息根本無法上達玄宗,他雖然有著憂國之虞,但最終還是懷著“我縱言之將何補?皇穹竊恐不照餘之忠誠”的憂慮心情,返回梁宋,安頓好家人,再度漫遊江南。
天寶十二載(753年),五十三歲的李白寓居於宣城敬亭山下,作《獨坐敬亭山》等詩。
眾鳥高飛儘,
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
隻有敬亭山。
天寶十三載(754年),李白春遊金陵,夏至揚州。魏萬千裡相訪,於廣陵相遇。作“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兩人同舟,自秦淮入金陵,受到江寧宰楊利物的接待。
離開金陵,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