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長恨春歸無覓處(1 / 2)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 2779 字 9個月前

《穿越遇李白》全本免費閱讀 []

一年秋天,白居易在遊廬山的時候,覺得這裡風景實在太秀美,不舍得離開,於是就決定,要建一座草堂。

白居易用了一年的時間,把這座草堂建好了。

草堂建築極為簡樸,“三間兩柱,二室四牖”,堂前是十丈見方的平地,當中有平台,平台南麵有一個方形的水池,池中有白蓮花和白魚。水池周邊,多是山竹野花。

草堂南邊,靠近石澗,有鬆杉遮雲蔽日,在盛夏時節就像秋天一樣涼爽。草堂出入口是一條白石道,周圍野花叢生,幽靜雅致。

草堂北邊,以層崖積石為假山,雜木異草覆蓋其上,飛泉附近則種著茶樹。

閒時,白居易就坐這裡,一邊欣賞飛泉和茶樹,一邊煮茶、飲茶。

草堂東邊,三尺瀑布飛落石渠,飄逸就像白色綢緞,聲如玉琴箏蕭。

草堂西邊靠近北崖右角,用剖開的竹子架空,引山泉流下,隨風飄走,就像珍珠一樣。

草堂較遠的地方,還有幾處冠絕廬山的景觀:春天有“錦繡穀”的花,夏天“石門澗”的雲,秋天有“虎溪”的月,冬天有“爐峰”的雪,廬山美景儘收其中。更奇妙的是,甚至在一天之中就千變萬化。

草堂落成不久,白居易寫下《廬山草堂記》,是一篇山水散文,被視為中國山水園林學的開山之作。

在文中,白居易表達了自己的誌向,說是將來退休,子女們都成家了,自己就帶著妻兒在這裡終老。

白居易在草堂度過了“不惟忘歸,可以終老”的愉悅時光,並在這裡將自己的詩作進行整理,編成了一部十五卷的詩集。後來,白居易懷著對廬山的眷念,又將自己的六十卷本文集,寄藏在廬山東林寺。

“人間四月芳菲儘,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在公元817年桃花盛開的農曆四月,白居易從自己的草堂出發,到廬山頂上的大林寺尋春賞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