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胡建軍一愣一愣的,“高粱麵啥時候這好吃了?”
“不是高粱好吃,是奎勇的手藝好。”秦嶺抿著嘴笑道,“這下可壞事了,你們的口味怕都讓奎勇養叼了,以後輪到我做飯的時候彆嫌難吃啊。”
吃過飯,江少安和胡建軍主動接過洗碗的活兒,秦嶺過來找沈隆借書,沈隆打開箱子,從一堆《數理化自學教材》下麵翻出一本《帕烏斯托夫斯基選集》遞給秦嶺,“給,我覺得這本書不錯,他的作品不像其他蘇聯作家那麼充滿苦難感,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充滿幻想,我們現在的生活已經夠苦難的了,偶爾看看他的作品倒也不錯。”
這還是沈隆從廢品回收站裡翻出來的,時下流行的那些充滿革命鬥爭精神的作品他不大喜歡,反倒是這本書比較符合自己的口味,就帶到陝北來打發時間,以他對秦嶺的了解,他覺得秦嶺大概也會喜歡。
“倒是沒看出來,你還喜歡這種書?”秦嶺有些驚訝,李奎勇的麵相不太像愛讀書的,而且他的穿著打扮也和那些乾部子弟不同,一般來說這種人平時接觸不到這類型的書籍,更彆說喜歡上了。
“讀書總是有用的,彆看現在各個學校都停課了,可一個國家總歸還是需要知識的。”沈隆避而不談,反倒拿起一本《數理化自學教材》,“每天下工回來時間還早,直接睡覺太浪費了,你回去問問都有誰想學習的,咱們一起自學好了。”
“好,我這就去!”秦嶺回去了,走到窯洞口她又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沈隆,她覺得眼前這個男人和自己此前接觸過的所有人都不一樣,她是書香門第出身,認識的知識分子很多,可那些知識分子總愛端著,很難沉下來和農民打成一片,而一般貧民出身的孩子又沒有他看得那麼深遠。
問了一遍,胡建軍還有孫曉霞、劉英、王麗萍幾個想繼續讀書,剩下幾個當初在學校就嫌讀書辛苦,現在好不容易自由了,誰還願意繼續刻苦?
沈隆也不勉強,一個人的命運啊終究還是要自己負責的。
就這樣過了大半個月,沈隆和白店村的鄉親們都認識了,和白光亮、白明川也混熟了,他感覺時候差不多,就找到白明川,“支書,我問個事兒啊,咱村裡的學校咋不辦了?這些天就看到娃娃們一個個光著腚滿村亂跑了。”
“村裡沒錢,供不起唄。”白明川吧嗒吧嗒抽著旱煙說道。
“支書,你看這樣成不?我們住的地方旁邊不還有兩口破窯洞麼?收拾收拾弄成教室,幾個知青輪流給孩子上課。”在白店村還要待好幾年,多少也該給村裡留點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