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支教(為盟主飛言人加更)(2 / 2)

“多保重吧,兄弟們,日後咱們常聯係……”鐘躍民摟著幾個哥們兒說道。

分彆之後,沈隆和秦嶺回到他母親家裡,沒說幾句話就滾成了一團…….第二天,他們倆一起早起去菜市場買了菜回來,沈隆做了幾道好菜,晚上再把秦嶺送回學校。

就這樣,倆人平時各自在學校學習,周末在一起聚一聚,去看看彼此的家人,再單獨找個地方約會,或是去老莫、新僑吃飯,或是去香山、密雲水庫遊玩,或是去看演出聽音樂會,日子過得平靜美好。

在學校裡,沈隆已經成了好幾個科研小組的骨乾,這才開學的第一年,就有幾位老教授琢磨著讓他畢業後留校了。

這時候工農兵學員都是三年半學製、日後改為三年,實行從那兒來回那兒去的政策,從工廠裡選上來的畢業後繼續回工廠,從農村來的依舊回農村;可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人才,依舊返回原地就太浪費了,尤其是計算機專業,沈隆回陝北豈不浪費了一身本事?

所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會有些變化,隻是這種變化大多要到臨近畢業時候才會公布,除了幾位背景特殊的學生,像沈隆這樣一開始就有人專門來要的並不多見。

不過消息傳出之後,大多數同學都沒什麼意見,沈隆的表現他們都看在眼裡,無論是專業素養還是個人魅力,他們都很是佩服。

等開年之後,學校甚至讓沈隆來代替某位事務繁忙的教授給學員們講課,沈隆同樣完成的很好,彆具一格的講課風格讓學員們聽得津津有味,比如老教授那種死板的教學模式效果可是好多了。

臨近暑假的時候,沈隆就開始著手為暑假支教做準備了,他把方案報上去,學校很是支持,大學生利用假期去鄉村支教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政策是一致的,不少知青出身的學生也很是支持,他們都在鄉村待過,多少有些感情,而且這次又不是一去不回,一個多月之後他們依舊可以回到學校讀書,所以報名的人不少。

這一風潮甚至從水木大學擴散到其它學校,報名的人數越來越多,甚至有人打算組建支教組織,沈隆推掉了組織管理者的職位,轉而推薦了幾位管理能力出眾、人品可靠地學生,這些人裡有不少日後都經常在電視新聞裡亮相。

暑假一到,支教青年們和知青一起乘坐火車前往全國各地,沈隆希望他們能給農村的孩子們帶來一線光明,讓他們知道外麵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讓他們領略到知識的魅力,如果有人能因此獲益,他就滿足了。

沈隆也和秦嶺一起回到了石川公社白店村,沈隆去村裡的小學支教,秦嶺則在當地采風,收集當地的信天遊曲子。

看到沈隆回來,白明川他們非常高興,帶著他看了村裡的變化,和離開時相比,村裡的情況又好了不少,煤礦的前期建設工作已經進行了一半兒,各家各戶都用上了沼氣,淤地壩讓村裡增長了不少糧食,綠化工作也在進行中。

江少安、胡建軍他們也趕回來找他們聚會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