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和諾瓦公司在打過一段時間的官司後就會明白,像他們這樣的醫藥巨頭,彼此爆發戰爭並不是好選擇,於是他們肯定會妥協,尋求一種更有效的合作方式,比如建立起像維生素C價格聯盟那樣的利益共同體,壟斷黃斑變性藥物市場,提高價格。
按道理說,羅氏是可以重新進行阿瓦斯汀的臨床試驗,如果確定對黃斑變性有效,就可以將這種適應症加到標簽裡去,但是這種藥是針對癌症開發的,因為使用量等多種原因,導致眼科病人使用這種藥要比諾瓦公司的藥便宜許多。
這樣的話羅氏也不開心,因為提供比市場更為廉價的藥物違背了他們的原則,他們向來是能賣多貴就賣多貴,所以還不如和諾瓦公司聯合起來壟斷這個市場。
曆史上他們也是這麼做的,羅氏不但不願開展阿伐斯汀治療黃斑變性的臨床研究,反而啟動法律手段阻撓醫生使用阿瓦斯汀治療眼病患者。
這種行為讓學術界一片大嘩,多國政府也對此極為不滿,意大利政府對他們開出了十六億美元的罰單,法國政府對他們展開調查。
沈隆的這封郵件看似是幫了他們,讓諾瓦公司提前發現阿瓦斯汀的威脅,實際上卻是給諾瓦公司挖了個坑,給他們找來了更大的麻煩。
不過,隻有這些還是不夠的,諾瓦公司畢竟是龐然大物,他們完全有餘力同時開啟兩場戰爭,於是沈隆又開始撰寫新的郵件。
這封郵件則是關於諾瓦公司利用賄賂通過FDA審查的,藥企行賄這種事兒在全球都不少見,後世爆出來的非常多,甚至還有人專門撰寫文章發布到《Sce》這樣的世界頂級期刊雜誌上,想找點諾瓦公司的黑材料簡直再容易不過了。
沈隆在郵件裡曝光了在諾瓦公司新藥審批過程中接受賄賂的人員名單,這些收受了諾瓦公司幾十萬到數百萬美元不等的賄賂,為諾瓦公司通過審批提供便利。
除了直接賄賂,還有間接賄賂,許多負責新藥審核的官員乾上幾年,就跳槽去了製藥公司,拿到高薪職位,這裡麵要是沒貓膩誰也不會相信,看看他們在FDA期間負責的審核項目,再看看他們日後去的公司名單,人們就會輕而易舉地發現這裡麵存在的利益鏈條。
還有諾瓦公司對各國政治人物的讚助,他們每年都要花費數億美元來讓這些人替他們擺平各種麻煩,一旦暴露就是不折不扣的醜聞。
來啊,互相傷害啊,看誰先頂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