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看熱鬨的人連續好幾天都來孫家,等他們走了,那些來修窯洞的工匠也到了,按照計劃,沈隆和少安打算在現在住的那孔窯旁邊箍兩孔石窯洞,捎帶著再給這孔舊窯接個石口,戴上磚帽子;這樣,一線三孔窯,就是一院滿不錯的地方了。
米家鎮出石匠,石頭也多,可以從那邊運過來,少安和沈隆去米家鎮看了之後,興致勃勃地討論起請米家鎮的著名石匠雕打兩隻獅子蹲在門樓的兩邊;據村裡的老人回憶,舊社會隻有金光亮他爸大門口有過石獅子。
而那時,玉厚老漢就在這老地主門上攬工種地,現在,孫玉厚的大門口要有威風凜凜的石獅子了,而且還是如今雙水村獨一份的。
在沈隆看來這種建築形式有些不太符合他的審美,有點過於暴發戶的氣質了,不過這或許正是少安想要達到的目的,而且玉厚老漢也很喜歡,這就足夠了。
許多時候,房子對中國人來說不僅僅是居住功能,同樣還是彰顯自己社會地位的存在,後世許多高端住宅項目的廣告詞裡,都會寫著彰顯社會地位等詞彙,能在雙水村整治這樣一座院子,對周圍百姓的震撼不亞於在後世的省城買上一套大彆墅。
孫家窮得實在是太久了,雖然如今少安已經成了萬元戶,沈隆也當上了國家乾部,但是如果玉厚老漢依舊住著舊窯洞,依舊不能讓村裡人對孫家徹底改觀;不管什麼時候,一處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居所依舊是彰顯家庭實力的最好選擇。
玉厚老漢儘管有大女兒不幸所帶來的痛苦,其它方麵我們能看到,如今沒一點遺撼,就是他本人的光景,也發達多了;錢不用說,有兩個小子給哩,至於糧食,村裡除過金家灣那麵的俊武,也許就數上他了。
許多糧食都吃不了,又舍不得賣,隻好用泥巴糊著封在石倉子裡,麻煩的是,過一段時間又要把這些存糧倒騰到外麵晾曬一下,窯洞附近所有粗點的樹木上,一年四季都掛著未劃粒的玉米棒;燦黃如金,顯出了殷實人家的一派大好風光。
今年夏天麥子又大豐收,他支起餄餎床子,叫了村中十個後生用兩天時間才打完……這一段日子,孫玉厚老漢動不動就到石圪節街上來買豬肉,給那些幫他箍窯的工匠吃。
按玉厚老兩口的想法,他們這個院落不必這麼排場,彆說少安他老了,就是他們老兩
口,也都是快入土的人,而家裡再沒有其它拖累,何必修建那麼好的地方!
但大小子二小子都堅持要把這院地方修建成村裡最好的,他後來也沒堅持反對;他理解孩子們的心情,孫家窮困潦倒幾輩子,孩子們現在為他們修建這院地方,多半是給村裡人證明:孫家再不是過去的孫家了!
這些日子裡,全家人都忙得不可開交,尤其是他的少安,真是八下裡忙啊!又要為他箍窯,還要照料磚廠的事,最近幾天,聽說他還要談什麼“判”,準備承包鄉上的磚瓦廠。
幸好少平一直幫忙撐著,不僅在家裡幫忙箍窯,還能幫著少安照顧磚廠,據說承包鄉上磚瓦廠的事兒也是他幫忙說服鄉裡領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