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獲獎感言(2 / 2)

“七十年代的一次國際天文聯合會上,月球上一座環形山被命名為萬戶,以紀念第一個試圖利用火箭作飛行的人。”

“陶成道的故事足以證明中國人統統擁有科學幻想和勇於嘗試的精神。”沈隆點出了自己講述這個故事的緣由,現場頓時響起了掌聲。

“今天是第一次來自亞洲的作家獲得雨果獎,套用一句阿姆斯特朗的話來說,這是我個人的一大步,同樣也是世界科幻文學的一大步。”

沈隆套用了劉慈欣的獲獎感言,“對我來說,雨果獎顯得很遠,我從沒想過自己會跟它產生關係;在中文與英文這兩個遙遠的文化星球之間,有一艘飛船將它們連接在了一起,那就是本書的譯者肯-路易斯先生;他對東西方文化都有深入的了解,而且為本書的翻譯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今後他會繼續將我的作品翻譯成英文。”

“這部作品能受到中國以外的讀者的歡迎,並給與我雨果獎的獎勵,我非常高興,不僅是因為我拿到了科幻文學界的最高獎項,更因為科幻加深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人類的了解,如果這種了解可以加深一些,我想或許有一天,整個人類能夠聚合成一個整體。”

“所以,最後我誠摯的邀請諸位去中國看一看,將你們的作品帶給中國的讀者,中國的讀者曾經熱衷過凡爾納的,也一定會喜歡你們的作品,謝謝!”

沈隆微微鞠了一躬,台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無論是最開始關於萬戶的故事,還是科幻搭建的文化橋梁,還是最後關於科幻文學和人類聚合的關係都讓這些科幻工作者們感到振奮。

世界科幻協會的大佬們也非常激動,這意味著他們可以利用這次機會將中國的科幻工作者吸納進來,雖然現在的中國還十分落後,可中國擁有那麼多的科幻工作者、那麼多的讀者,如果能夠成功,這對他麼來說絕對是一件大好事。

科幻雜誌的老板編輯們同樣興奮,他們覺得既然孫少平的作品能夠得到讀者的喜愛,中國又有那麼多科幻作者,或許他們的作品也能得到讀者的認可。

科幻作家們就更不用說了,這可是擁有數億讀者的超級大市場,雖然好像如今中國對作家的權益保護還不夠完善,但早點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總是好的。

“孫老師,您講得簡直太棒了!”回到座位上,楊瀟激動地漲紅了臉。

曉霞則剛剛放下相機,她已經想好了,這篇演講稿一定要全文刊登在省報上,並配上大家熱烈鼓掌的照片,這個時代的中國人實在是太渴望世界的認可和外國人的尊敬了,沈隆今天毫無疑問是完美地做到了這一點。

。_手機版閱讀網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