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嘩然,已經許久沒人敢在沈隆麵前這般放肆了,當即就有人要出來將其拿下。
“且慢!你說本官不懂經義,那本官問你,你學得又是那本經?有何心得?不妨說出來,讓本官聽聽?”要是盧俊義本人,或許真不懂,沈隆則一點兒也不虛,好歹咱也繼承了王安石的全部才學,放到如今那也是頂尖的大儒,怎麼會虛一個小小的士子?
說這些話之前,這名士子預想過許多種情況,或是把自己趕出去乃至下獄,或是勒令不得喧嘩,繼續殿試,但太師要和自己辨經,這他完全沒想過啊!
不怕不怕,不過是一武夫而已,那裡懂得聖人微言大義,該士子在心裡安慰自己,然後將自己對經義的理解一一說了出來。
讓朝堂上群臣和眾多士子目瞪口呆的是,沈隆引經據典將此人駁斥地一無是處,不僅出來說話那人無力反駁,就連朝堂上幾位宿儒也連連讚歎,“太師儒學造詣精深,堪稱當世大儒,我等愧不能及!”
這幾位都是儒林之中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們都對沈隆的儒學造詣佩服不已,這些士子還能有什麼話可說?
出來說話那位慚愧之下就準備退去,但他終究有些不甘心,“太師的儒學造詣學生佩服,但科舉不考詩詞歌賦終究不美,莫非是因為太師不擅詩詞的緣故?”
“還不退下!太師肯與你辨經已是寬容大度,切忌得寸進尺,不知好歹!”儘管又人嗬斥,那士子依舊梗著脖子看著沈隆。
“說起詩詞,本官率軍北上遇到朝廷前去向金國求和的使者時,倒是得了一首水調歌頭,倒是未曾示人,今日倒想讓諸位品鑒一二。”
說罷沈隆清了清嗓子,吟誦起來,“不見南師久,漫說北群空;當場隻手,畢竟還我萬夫雄;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隻流東?且複穹廬拜,會向槁街逢!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裡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這首詞一出,朝堂上頓時鴉雀無聲。
。_手機版閱讀網址: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