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請太師早日登基稱帝!”趙構話音剛落,聞煥章就帶著文武百官齊聲下拜,異口同聲請求道,禪讓不僅僅是趙家和盧太師的事情,也關係到他們。
沈隆再次推辭,然後趙構第三次勸進,這次全軍將士還有周圍圍觀的百姓也一起下拜,十餘萬人齊聲勸說盧太師早日登基稱帝。
三辭三讓的流程走完了,看到趙家、文武百官、全軍將士還有百姓們都支持自己登基稱帝,沈隆這才從趙構手中接過玉璽高高舉過頭頂,現場頓時發出山呼海嘯一般的歡呼聲,“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呼數次,待眾人安靜下來,沈隆遂開始了講話,他先感謝了一番眾人對自己的支持,表示等自己登基之後一定善待百姓巴拉巴拉,然後又稱讚了一番趙構順應天意乃是明智之舉,並表示自己寬容大度,日後趙構依舊可以安享富貴。
聽到這兒趙構方才鬆了一口氣,起碼自家的性命算是保住了,以後定然不要像那李煜一般,再做出什麼觸怒新官家的舉動了,日後就緊閉府門安安生生過日子吧。
又表揚了一番文武百官及天下百姓之後,沈隆放棄了戰馬,在眾人的服侍下披上黃袍,抬腳登上了趙構帶出來的大駕玉輅,隊伍重新向東京城內進發。
出城的時候官家還是趙構,回城的時候身披黃袍的卻換成了盧太師,這一幕讓無數人心生感慨。
進到城裡,百姓們看到這一幕卻是喜出望外,紛紛拜倒口呼萬歲,在萬眾歡呼聲中,沈隆緩緩進入皇宮之內。
正式的禪讓還有登基大典還需要一點兒時間準備,在此之前尚有許多工作要做,比如確定新朝的國號,確定沈隆的年號等等。
關於國號,聞煥章帶領文臣們提供了幾個選項,其中呼聲最高的是齊和魏,這兩個國號都是有出處的。
一般確定新國號是根據新君的籍貫、封地、官爵等而來,盧俊義祖籍大名府,大名府在春秋時候乃是魏國的地盤,故而有人提議以魏為國號;而齊則是因為盧俊義是在梁山起家的,而梁山又屬於齊國。
沈隆略一思索說道,“朕能有今日,皆賴梁山諸位兄弟的支持,既如此,就以齊為新國號吧!”
眾人儘皆領命,梁山兄弟們喜不自勝,心中都說員外哥哥果然是念舊情的人;而熟悉史書的文官們則是另一個想法,南朝時劉宋就被齊所取代,今日又是以齊代宋,莫非冥冥中真有天意麼?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