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2章 合作拍攝(1 / 2)

貝托魯奇和沈隆約好的地方距離這裡不遠,也在格林威治村,畢竟這裡是紐約電影的中心,他到了紐約自然會在這裡活動;從李安家裡出來,拐了幾個彎,就到了大衛-拜恩在電話裡說好的那家咖啡館。

走進去打量一番,咖啡館裡隨處可見和電影相關的內容,看來是一家電影主題的咖啡館,到了樓上,一眼就看到了大衛-拜恩,在他對麵坐的是一個四十來歲,看起來有些微微發胖的中年白人男子,想來就是貝爾納多-貝托魯奇了。

“貝托魯奇先生,很高興認識你!”沈隆和李安一起上前和貝托魯奇還有大衛-拜恩握手,然後坐了下來,點了兩杯咖啡。

“王先生,這兩天我找來您配樂的《三國誌》認真看了,不得不說,真是非常精彩的配樂。”貝托魯奇興致不錯,看樣子通過《英雄的黎明》等配樂,他已經認可了沈隆的能力。

“非常感謝,我也看過《愛情與憤怒》、《巴黎最後的探戈》、《一九零零》、《一個可笑人物的悲劇》,您的才華同樣讓人感慨。”沈隆既然想和貝特魯奇合作,肯定會研究他過往的作品,分析他的風格和喜好。

一說起這個,李安可是拿手了,接著沈隆引起的話題,他就貝爾納多-貝特魯奇在這幾部電影中的敘事風格、鏡頭語言展開了連番論述,一下就贏得了貝特魯奇的好感。

“李先生,您對電影的認識非常深刻,聽到你說了這麼多,我已經有點迫不及待想要看到您的電影作品了。”貝特魯奇笑著說道。

“但是我直到現在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李安臉上同樣掛著微笑,這是他的笑容中苦笑的味道更重一些。

“企劃煉獄的確是一項不人道的製度。”貝爾納多-貝特魯奇在電影圈多年,對李安所遇到的問題同樣感慨頗深。

企劃煉獄是美國電影圈對電影草創過程的戲稱,指的是電影在概念上成型和確立基本框架的冗長時期;這個過程是電影製作全過程的第一個煉獄,是一個絕望而又漫長,令人抓狂的過程,尤其是對體製外的獨立電影人來說。

它指的是,在一個工作室或者獨立電影人企圖把一個寫好的劇本變成真正的電影前,這個項目不斷被擱置、叫停幾年後才熬出頭,更有甚者被徹底扼殺;意向投資公司的人員變動,劇組看好的電影明星臨時退出,甚至政治風潮的臨時變化等原因都有可能導致電影項目被暫停,甚至是被徹底放棄。

比如日後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影片《美國麗人》就經曆過多番波折,熬了好多年才被正式搬上大熒幕;而詹姆斯-卡梅隆在說服彆人投拍《終結者》第一部的時候也同樣經受了煉獄之苦,那時候沒有人相信一個卡車司機的導演能力,或許有人看好這個劇本,但他們都不敢讓詹姆斯-卡梅隆來擔任導演,要不是卡梅隆熬過了這段煉獄,說不定好萊塢就要少一個票房收割機了。

感慨完畢,貝托魯奇沒有繼續糾纏這個話題,畢竟他今天打算商討的對象可不是李安,他正式向沈隆發出邀請,“王先生,我非常希望您能夠加入到《末代皇帝》的劇組之中,您看,您和大衛-拜恩先生是老朋友了,我想你們一定能夠愉快地合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