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啟趕緊找到沈隆,把大臣們願意支持海外拓殖的意思說了一遍,沈隆心中冷笑,誰說我大明的官員不願意踏足海外了?你看現在不就開始支持了麼?哎,歸根結底,不管啥事兒,都得用利益說話才有人願意聽啊。
直接給他們將拓展海外殖民地對國家有利的大道理,他們肯定是不願意聽的,但隻要把這件事兒和他們的前途,和他們宗族的利益牽扯起來,不用你催,他們自己就會站出來。
“西北雖然連年遇災,可百姓安土重遷,好多人都是寧死也不願意離開故土啊,想勸說他們離開家鄉前往大員談何容易?”沈隆做出一副猶豫的樣子。
“陛下仁厚,老臣替天下百姓謝過陛下厚愛。”徐光啟先行了一禮,然後繼續說道,“百姓安土重遷固然不假,可隻要地方上的大戶做表率,肯定會有人跟著去;待兩三年之後,有人衣錦還鄉,說起大員島的各種好處,剩下的人怕就是爭著去了。”
“眼下西北也有不少大戶受了犯官的牽連,三代不能科舉,若是繼續留在老家,恐怕就是家破人亡的下場,與其如此,還不如主動去大員,這樣他們的子侄依舊可以參加科舉為官。”徐光啟連帶頭的大戶都給找好了。
“等這些人走了,西北的人口數量就會下降,每戶百姓能耕種的土地就變多了,這樣就算遇到天災,也能多堅持些日子!”說著說著,徐光啟又說到了他的老本行上麵,他現在可是大明頭號農業專家。
“既如此,就聽徐先生的吧,允許那些大戶遷徙大員;再從大員島上尋找西北出身的人回去宣傳。”沈隆接受了徐光啟的建議,如此兩管齊下,相信西北的災情和大員缺人的問題就能同時得到緩解了。
“陛下聖明,老臣也會安排得力人手前往大員指導他們墾殖,聽聞大員水稻能一年兩熟,若是開墾得當,我大明就又多了一個糧倉啊!”或許這件事才是徐光啟最關心的。
“我大明現在人口愈多,然中原土地有限,再加上豪門巨室不斷兼並土地,百姓生活日益艱難,若是放任不管,將來唯恐有不忍言之事啊!故而朕也隻能想法設法為我大明的百姓尋找新的土地了。”沈隆歎道。
“陛下此言,倒是和老臣前些日子看到的一篇文章頗有相似之處,老臣看過之後也覺得振聾發聵啊!”徐光啟道。
“哦?是什麼樣的文章?拿來給朕看看!”沈隆故作好奇地問道。
“此文名曰,文章老臣沒有帶來,不過此文不長,老臣倒還勉強能夠背誦。”見沈隆點頭後,徐光啟背了起來,“人未有不樂為治平之民者也,人未有不樂為治平既久之民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