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1章 嚇唬誰啊(1 / 2)

“六哥,現在的藤井可和以前不一樣了,以前他求著咱們買布,說話那叫一個低聲下去,最近小日本占了東北,他可是抖起來了,前兩天還讓日本浪人去明祖那兒鬨事兒呢,我看他要是想買,咱就把廠子賣給他算了,反正咱們也打算去濟南開新廠。”盧家駒對這件事兒還有些擔心,聽說沈隆要去見藤井就連忙勸道。

“是得賣給他,不過他錢出少了可不行!”按道理說呢,盧家和陳壽亭他們當初買下大華的時候才花了一萬大洋,這些錢早就幾百倍上千倍的賺回來了,可沈隆非得狠狠宰藤井一刀不可,要不然難出心頭這股子惡氣。

“你去開會完了,回來就帶著你家人去濟南,跟東初一塊兒走,順便把采芹和福慶也捎上,我一個人留在青島和藤井打交道就行了。”如今的藤井可是啥手段都能使出來,沈隆倒是不怕,可也不想盧家駒和自己的家人擔驚受怕。

“六哥,咱們是兄弟,你留下那我也得留下!”盧家駒頗有些不太願意。

“彆鬨,去濟南開新廠也得有人呢,雖說苗哥幫咱們選好地方了,可廠房該怎麼修建還得你去好好商量商量。”沈隆讓他去濟南也不是單純為了辟禍。

盧家駒最後還是勉強答應了,出門去和商會的同僚一起商量如何抵製日貨;對於抵製他國貨物這種事兒,沈隆的感觸可是要比他們深得多。

如果這種貨物是本國必須的,自己又不能生產,那麼談抵製毫無意義,比如早些時候的圓珠筆滾珠,比如芯片和操作係統;要是有些本國也能生產,可成本比對方高,這樣就要考慮關稅的協調作用了,如果能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和完善的海關體係,那麼就能運用關稅來增加對方打入國內市場的成本,或者去國際機構投訴對方傾銷。

在後世,中國的海關就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保護了國內市場的穩定,也有無數機構和企業不停地在WTO和外國打著官司,以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

而現在,國民政府顯然無法承擔這一責任,同時老百姓沒有多少積蓄,同樣的錢如果能買到更多的貨物,他們也很難支持國貨,畢竟他們的生活已經夠艱難的了,實在是難以要求他們太多;所以如果不拿出和日本同等質量、成本更低的貨物,抵製日貨也持續不了多久。

對比更加鮮明的是,日本的紡織業在他國內屬於換彙業,就是能掙外國錢的企業,日本政府為了掙外國的錢,就不收這個行業的稅,不僅不收稅,還給百分之三的補助,所以他價格低。

而在國內,紡織業是納稅大戶,加上工業不發達,能繳稅的企業又少,所以就對紡織業猛抽稅,這是竭澤而漁,,染布還好點兒,那些紡織廠,要更加困難,每年秋天,先得等著日本人收購完了棉花,中國的紡織廠才能收,因為日本人給的價錢高,老百姓不懂什麼中國日本的,撿著好棉花賣給日本人。

日本收夠了,好棉花也差不多沒了,這是本埠布成色不好的主要原因,這孬棉花既費工,又費力,疵點還多,所以在成色上爭不過日本布,人家不納稅,還有補貼,本埠布成色差還得交很重的稅,所以在價錢上也爭不過日本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