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6章 受禪讓曹丕篡漢(1 / 2)

而且這麼做還有一個好處,等成都可以大規模生產紙張、印刷書冊的時候,就可以把這些向東吳、曹魏境內輸送;如此以來,東吳、曹魏境內的寒門就有了不依附世家大戶就能獲取知識的渠道,這樣他們必然會同世家大戶產生衝突。

東吳、曹魏境內還是以世家大戶為主,而蜀中的政治勢力則可劃分為三部分,很早就跟隨劉備的北方寒門,關張二人自不必說,一個是屠夫、一個是賣棗子的,都不是大戶人家,趙雲也不過是下層武士,簡雍孫乾等人俱是寒門出身,糜竺糜芳兄弟雖然廣有財貨,卻也隻是一介豪商而已,比不上衛家陸家。

然後是荊州士族,比如徐庶、龐統、諸葛亮以及劉巴等人,但劉備得到他們的信賴可比得到簡雍孫乾等人困難多了,三顧茅廬想表現的可不僅僅是劉備求賢若渴;荊州士族大多都看不上劉備,故而在劉表故去之後大多數都投靠了曹操。

最後是蜀中的本土豪強,例如張鬆、嚴顏等人,法正雖然是扶風人,但也可以算作這一波,另外還有巴郡太守張裔等等。

縱觀這三路人馬,世家大戶並不是主流,所以他們會欣喜於造紙術、印刷術的盛行,以及知識的傳播;而世家大戶占據主流的東吳和曹魏就不一樣了,今年陳群推出的九品中正製才更加符合他們的利益。

九品中正製在後世飽受罵名,但從現在的形勢而言,卻也不能說都是錯的,一方麵解決了選拔官吏無標準的問題,使當時一時間吏治澄清;另一方麵緩解了中央政府與世家大族的緊張關係,促成魏晉實現全國的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人才的選拔角度而言,如今世家大戶壟斷了知識,也的確比寒門更容易培養出人才來;但這一切的前提都是他們確實能壟斷知識,在依靠借書抄書傳播知識的年代,他們或許還能做到,可到了印刷術盛行之後,他們就做不到了。

到那個時候,寒門出身的讀書人在知識上能夠和世家大戶一較高下,他們還願意位居其下麼?想來顯然是不可能的。

諸葛亮思慮深遠,等他想到這一層之後既憂且喜,憂的是他所出身的琅琊諸葛氏恐怕很難延續興盛了,喜悅的則是有了這項技術,就能為蜀中源源不斷的培養出人才來,還能擾亂東吳、曹操境內的局麵,如此以來蜀中一統天下的機會就大了。

都說諸葛亮處理政務不厭繁瑣,大小事務都要經手,是生生被耗死的;於是就有人因此將蜀漢後期人才凋零的罪名丟到了諸葛亮頭上,說正是因為他不肯放權,才導致蜀國難以培養出人才來。

但從諸葛亮重視薑維的情況就能看出,他並不是不重視人才;隻是蜀漢地處偏僻,沒辦法像東吳、曹魏那般有世家大族可以源源不斷提供人才罷了,既然沒有足夠的人才,那可不就隻能諸葛亮多多操勞了。

“亮這就奏明主公,請求主公在成都擇址興建工坊,造紙印書,廣發天下!哦,尚需號召蜀中大族獻出藏書,以供匠人雕刻印版。”諸葛亮說道,如今想要印書可不是光有紙張和雕版、墨水就行了的,你還得有原版書才行。

“若是他們願意獻出自然好,若是不願也勿用著急,在下倒也讀過些經史,丞相想印什麼我去默出來便可,隻要不是連山歸藏、八索九丘之類,大多數經史在下倒還勉強能記起。”沈隆淡淡地說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