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8章 天下英雄儘入彀(1 / 2)

“鬱鬱澗底鬆,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汝南某地,幾名寒門士子正聚在一起吟誦著一首新得的詩作,“沈子豐這首詩可謂道儘了我等寒門士子的心酸啊!此番蜀中興科舉,不看出身,純以經義策略取材,我等大可一試。”

沈隆抄的這首詩乃是西晉著名才子左思的《詠史詩》,左思乃是寒門出身,雖有才華卻一直鬱鬱不得誌,於是就借用詠史來批判九品中正製。

這首詩的意思是,茂盛蔥翠的鬆樹生長在山澗底,風中低垂搖擺著的小樹生長在山頂上;由於生長的地勢高低不同,山頂徑寸的小樹,卻能遮蓋百尺之鬆;世家子弟能登上高位獲得權勢,有才能的人卻被埋沒在下級官職中;這種情況恰如澗底鬆和山上苗一樣,是地勢造成的,其所從來久矣;漢代金日磾和張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遺業,子孫七代做了高官;馮唐難道還不算是個奇偉的人才嗎?可就因為出身微寒,等到白頭仍不被重用。

詩中所寫全都是寒門士子的艱難,所以一傳播出來就在寒門士子中廣為傳播,尤其是那句“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更是讓他們感同身受,自漢代以來,不得誌的讀書人都喜歡用李廣和馮唐來自比,讀起來難免會帶入自己,引發諸多感慨。

“士載,你自幼喜好讀書,才學冠於汝南,奈何因為出身之故,隻能去看守稻草,實在是太過屈才,不若和我等一起去蜀中應考吧。”有人在勸說友人。

“艾……艾…..原本就是荊州人士,若能……若能得中,也算是榮歸故裡,理當同去!”友人結結巴巴地說道。

此人正是日後滅了蜀國的鄧艾,鄧氏原本是荊州大族,所以鄧艾小時候才有資格讀書識字,赤壁之戰後曹操強令當地百姓北遷,年幼的鄧艾就被呆到了汝南,因此家道中落。

其後雖然因為讀書識字被選為典農都尉學士,由此可以擔任典農都尉的佐、乾等下級官吏,以後如有勞績還可能逐步升遷,這對於出身卑微的人來說,不失為一條改換門庭的進身之路,但因為口吃,典農都尉認為他不適於擔任重要職務,便指派他做一名看守稻草的小吏。

如果沒有沈隆出現的話,一直要到二十年後,鄧艾因為要去洛陽彙報工作,遇到了司馬懿,這才改變了命運,逐漸登上高位,但是現在,看到蜀中實施科舉吸納人才的方案,鄧艾就決定去蜀中一展身手了。

涼州天水,一名十八九歲的年輕人也看到了蜀漢廣納賢才的詔令,他思慮再三後回到家中,稟報自己的寡母,“母親,自從父親為國殉難之後,孩兒雖然得賜中郎之官,然我薑氏並非高門大戶,上司同僚皆輕視孩兒,孩兒遲遲不能一展才華;如今蜀中以科舉選材,不論出身隻看學識,孩兒欲往蜀中一試,隻是母親年邁,還要勞動母親長途跋涉,孩兒心有不忍。”

“你父乃是漢臣,如今曹丕篡位實屬大逆不道,你在曹賊麾下任官,卻是辱沒了爾父的名聲;那劉皇叔原本就是大漢宗室,如今蜀中方是正統,老婦年紀雖長,身子骨倒還結實,隨你一起前往蜀中又能如何?”在薑母這些老輩人心中,大漢的正統性可不是短時間之內就能磨滅的,當即同意和薑維一起前去蜀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