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你就打算一直這麼混著?這事兒我琢磨著恐怕也不長久吧?怎麼著也得找份工作吧?要不我再找街道辦主任說說去?”母親還是沒有徹底解除擔憂,“要是沒個穩定的工作,你到時候找媳婦都不好找。”
今天沈隆在院子裡麵看到的那些異樣眼神也是這個原因,從現在到將來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把進入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視為唯一的出路,其餘的不管能賺多少錢,都不是正經營生,很少有人看得起。
這要是放到日後,沈隆說自己是獨立攝影師,而且還是專做高端客戶生意的,肯定會收獲不少羨慕的眼光,收入高還時間自由,這是多少人的夢想啊?
然而現在可不一樣,現在商業經濟還沒有正式開始呢,單位才是決定一個人社會地位的關鍵所在,你要是在政府機關,那肯定厲害,大家夥兒一說都是將來要當大乾部的;在醫院、學校啥的也不錯,誰家有孩子要讀書的,生了病的,都得找你幫忙,說出去也好聽。
在國有企業的也不差,工人們時下的地位也挺高的,要是單位生產點緊俏產品那就更吃香了,現在可不是啥東西都能隨便買的,就拿韓春明在電視劇裡的義利食品廠來說吧,除了工資他們還有一項隱形福利,可以不用票據購買一些本廠的產品,這就很有誘惑力了。
至於沈隆現在的情況,他雖然賺的比蘇萌和程建軍都多,可他沒單位啊,有啥事兒都得自己扛著,沒有單位給自己撐腰,大家夥兒都覺得不硬氣、沒保障,出去相親的話,人家姑娘一聽說他是無業遊民,肯定都不願意見他。
“不用,我最近幫人拍照片也認識了一些朋友,我讓他們幫我盯著呢,那些都是大院的孩子,他們的門路寬著呢,說不定還能找個好單位。”沈隆也沒有扭轉母親固有思維的意思,使出了拖字訣,先把這段熬過去再說,將來再想將來的辦法。
“那你可得緊著點,彆把這不當一回事兒。”母親叮囑道。
挨完了母親的訓,沈隆到院子裡晃悠的時候,又被蘇萌訓了一通,“春明,你怎麼就一點兒也不著急啊,現在回城的知青可是越來越多,你再不主動點,好工作可就被他們搶光了!”
“沒事兒,反正我也不願意進單位受管。”沈隆故意吊兒郎當地說道,沒有去看蘇萌,而是低著腦袋用鉗子緊自行車的螺絲,這自行車是在修車鋪買的二手車,新車那得工業券,這可是緊俏玩意兒,一般人沒地兒弄去。
其實倒騰自行車挺賺錢的,還有自己買零件攢收音機也是,這都是眼下能賺錢的門路,不過也有投機倒把的風險,所以沈隆並沒有摻和。
又勸了幾句,沈隆還是不停,蘇萌也沒轍了,她隻好說起另一件事兒,“對了,楊華健想召集知青們聚一聚來著,你去不去?”
這不就和同學會差不多麼?有啥好去的?沈隆剛想開口拒絕,忽然想起了另一件事兒,於是改口應了下來,“行啊,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