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一更)(1 / 2)

要說阮未凝和季菀倒真是有緣,兩人生日都是在同月的,季菀是七夕,阮未凝則是七月初一。她今年十七,小壽,隻請了季菀等幾個手帕交,擺了一桌酒宴慶賀。

行哥兒鬨著要一起去,季菀沒辦法,隻好帶上他。璵哥兒太小,竇氏不舍得讓他受舟車勞頓,便留在府中。

瑤姐兒半歲多了,現在已經會爬,穿著粉色小衫坐在自個兒的搖籃裡,周邊擺著一堆玩具。季菀給兒子脫了鞋將他抱至旁邊的榻上,道:“不許欺負妹妹,要不然以後就不帶你出門了。”

行哥兒用力點頭。

“知道。”

季菀摸摸他的頭,坐下來和阮未凝等人聊天,自然而然的就說起蕭雯和阮未絡。

“二哥回來後,養了這幾個月,身體大好。我二嬸早就忙著在給他說親,沒想到,竟還與你妹妹有一段姻緣。”

“可不是?”

季菀笑吟吟道:“那天我娘說起,我也甚為意外,不過想想還是挺好。阿雯性子單純,柔善不爭,嫁給你二哥,我就不擔心她受委屈了。”

阮未凝微笑,“我二哥養在山上多年,性情淡泊,品行高潔。以前他對婚娶不甚在意,總擔心自己的身體…怕誤了彆人。如今病也好了,又得一嬌妻,雙喜臨門,他一定會善待你妹妹的。”

何止雙喜,不是還有一個長寧伯府的爵位麼?三喜臨門還差不多。

季菀笑而不語。

竇氏在旁笑著問,“婚期定在何時?”

“還早。”季菀笑眯眯的說道:“阿雯才十四,起碼得明年及笄後才出閣。”

前幾日她回了趟蕭家。

既然定了親,那肯定是經過蕭雯首肯的,也自然見過了阮未絡。蕭雯如今已經不再留戀元大郎,而且經此一事後成熟了不少,整個人都看著多了些沉靜內斂。提起阮二郎,神色也帶淡淡柔和。瞧著那模樣,對阮未絡還是極為滿意的。不過受過一次情傷,小姑娘這次謹慎多了,沒那麼容易沉迷。

季菀還是相信祖母的眼光的,既然相中了阮未絡,那這個人的人品就是真的好。有個詞叫日久生情,等蕭雯嫁過去,夫妻二人朝夕相對,慢慢就能生出情分了。

她突然又想起季雲。

季雲今年十五了,去年就已定親。行哥兒滿周歲的時候,大伯母就說過,季雲九月出閣。在這偌大京城,她隻是一個小人物,寄住在季府而已,沒人關注她的父母是誰。

季平去年隨軍去剿了次山匪,表現突出,現在已是百夫長,雖算不得多大的官,但他還年輕,以後有的是機會。左鄰右舍都說,一個平民能有如此出息,也能光宗耀祖了。季雲這個堂妹跟著沾了些光,嫁了一戶算是有些家底的人家,和從前在袁家的時候差不多。

季香和季蘭兩姐妹也要說親了…

想起這些,季菀不由恍惚。一晃七年了,當初山村鄉野裡的小丫頭小姑娘們,一個個的都長成了大姑娘,定親的定親,嫁人的嫁人,連她自己,都已做了母親。

在這個世界呆得越久,上一世的記憶便越發淡薄。也許會隨著時間的流逝,一點點的淹沒。在很多年後的某一天,驀然回首,再不見往昔,唯有眼前。

對季菀來說,沒什麼可悵惘的。

上輩子的人生,對她來說,無足輕重,丟了就丟了。這輩子她有父母親人,有丈夫有兒子,乾嘛還要去留戀前世那一家子的奇葩?

……

齊糾辦事果然效率高,很快就給季菀招來十幾個來自各地的商人,在見識過火鍋的美味和火爆後,投資心情相當迫切。至於季菀提出的,要掛著她的招牌,他們自然是沒意見。畢竟那是人家的獨家秘方,按理說當留給子孫後代的。肯推廣於眾,已是慷慨至極,自然要保留自己的名號。

作為商人,當然是利益第一。隻要能賺錢,還在乎打著誰的旗號麼?

十幾個做餐飲的富商們得了火鍋製作配方,以及季菀授予的經營手段,便各自回到故鄉。季氏火鍋的招牌是季菀的,這些人得去官府備案造冊,得到官府的文書,也就相當於營業執照,才能開分店。

火鍋不同於酒樓,餐具桌椅都得重新置辦,廚房也得改造。

光是這些事情,都得好幾個月。等到年底,各地的火鍋店才陸續開業。果然,這樣的新鮮吃食得到了大眾的喜愛,火鍋生意火爆,每日所購的材料增倍,市場渠道已無法滿足。便隻能去鄉村農戶人家固定采購,農民便開始養雞鴨魚肉。官府又發了告示,鼓勵鄉民開墾荒地,種植蔬菜水果。

火鍋的推廣,直接提高了農民的收入,生活水平自然也跟著提高。

隨之而來的,就是各地開分店。

當然,大燕國土萬裡,大大小小的鎮縣城池無數,想要將火鍋覆蓋全國,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做到的,起碼也得好些年。

商人上交國庫的賦稅,也就一年年增高。國庫充裕了,給邊境戰士們的軍備就更為充足,這也是為將來攻打北狄做準備。

此乃後話了。

轉眼又是一年春,花紅柳綠,春意盎然。

季菀在花園的秋千架旁坐著,旁邊石桌上堆著厚厚如山的賬本。她自己的火鍋店,其實主要分布還是在延城和京城周邊。其他商人開的分店,隻需要每年給她固定分紅就行,產權不在她手上。之所以這麼大方,也是有原因的。本朝重農抑商,可若商人一家獨大,吃得太撐,到了富可敵國的地步,那上位者必然心生不悅。

明德帝算是難得的寬慈仁君了。但再怎麼大度,也不能眼看著臣子比自己還富貴奢靡不是?

況且季菀現在已不再是普通百姓,她還是公門世家少夫人。自古出嫁從夫,她賺的錢,不還是留給自己的子孫後代?陸家已然夠顯貴,再有如山的財富,帝王心胸再開闊,也不可能心平氣和。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她怎會給陸非離給陸家帶來麻煩?

雖說沒人會嫌錢多,但人也要懂得知足。貪多必失!反正她靠著那些個店,每年進項已十分可觀,足夠了。

這些個賬本,除了火鍋店,作坊,點心鋪子的,還有她的嫁妝鋪子。雖然多,但每個季度才看一次,也算不得多繁重。褚玉苑的庶務,內外都有兩個嬤嬤打理,她倒是不怎麼操心。

行哥兒兩歲了,早已會跑。

他頑皮得很,在屋子裡呆不住,天天往外跑。這會兒就在園子裡騎著工匠特意給他做的木馬,由婆子在前頭拉著走,小家夥興奮得很,時不時的喊著‘駕’。

季菀怕他玩瘋了,下人又管不住,所以就把賬本搬出來。一邊看賬,一邊時不時的抬頭叮囑他小心些。

陸非離這兩年一直很忙,他忙的自然是軍政要事。

比如邊境駐防,製定新的軍規,招募兵馬等等。

去年西域那邊送來的汗血寶馬,因品種和大燕的戰馬不同,喂養的馬草也得另尋。為了這事兒,工部上下那幾個月忙得昏天黑地的。

為了配種,又將原先的馬場擴大了數十倍。

兵部那邊又要為這些戰馬準備裝備等等。

大概是太忙了,大臣們倒是沒多少心思去搞什麼權謀,這兩年刑部那邊倒是清閒起來。

還有一件事,季菀聽陸非離說,江沅為了考察地理,繪製輿圖,直到現在都還未回京,瞧著這是要走遍大燕每一寸土地的節奏。

男人忙事業,可就苦了家裡的女人們了。

嚴茗嫁過來才一年多,夫妻便分隔兩地,江沅這一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回來。江老夫人想要抱孫子的願望,也就隻能往後延期了。

不過她現在想通了,孫子的前途最重要。反正小兩口還年輕,以後多的是機會。

啪--

關上最後一本賬本,季菀吐出一口氣,抬頭看著騎著木馬沿著湖轉了好幾圈的兒子,道:“行哥兒,彆玩兒了,快過來。”

拉著木馬的婆子停下,想去抱小少爺下來,行哥兒卻自己跳下了地,蹬蹬蹬的跑到季菀麵前。

“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