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氏是個行動派,當天下午就派人去看了季菀說那個鋪子,很快就盤了下來。然後還得重新裝修一番,起碼也得一兩個月時間。
玉器運輸也是一個關鍵。
本來古代交通就不發達,路途遙遠,玉器又是易碎之物,更得小心,時間就得雙倍有餘。
她寫信回娘家收到回音也需要時間。
這個店開張,怕是都要等到年底了。那個時候正好,貴婦人們總喜歡在節慶之日的時候打扮得花枝招展雍容華貴。出門做客,也喜歡攀比衣裳首飾等等。而且,年節物價稍漲,可以大賺一筆。
越氏喜歡賺錢的樂趣,談起此事整個人便容光煥發,一天之內就把裝修圖紙畫出來了,興致衝衝的拿來給季菀看。
“這個鋪子總共兩層,其實我在想,要不要把二樓改成成衣店。女人喜歡首飾,也喜歡華美的衣服。還可以現場搭配,雙利。”
季菀點頭。
“這個想法不錯。你賣的那些都是上品,消費者自然也都是富貴的官太太。所以你若開成衣鋪,也得賣最好的料子,成本可不低。看你這規模,至少也得好幾萬兩。”
她揚眉,“你的嫁妝鋪子盈利大的那些基本都是年底前才收賬。暫時應該拿不出那麼多錢來,我猜你也不想伸手管你爹娘要錢吧?”
越氏笑嘻嘻道:“三嫂果然心細如發。不錯,目前我手上還剩不到一萬兩,所以才來求三嫂了嘛。”
季菀一臉了然。
越氏又道:“不過我不會白借的,等我盈利後,連同成本,兩分利全數奉還。”
“去。”季菀嗔道:“我哪能要你利息?”
言下之意也就是願意借給她了。
這麼一大筆錢,越氏肯定不可能開口向婆母要,也不可能問中公借。而一次性能拿出這麼多錢的,也就季菀了。
越氏目光亮亮的,笑眯眯道:“要的要的。公是公私是私,不能混為一談的。你借我十萬兩,到時候我連本帶利還你十萬零兩千兩。”
季菀搖頭,“我不是跟你客氣。錢我可以借給你,你先拿去應急,利息我也不要。不過,我有個條件。”
越氏道:“你說。”
季菀抿了口茶,指著圖紙的一出,“你看,二樓用樓梯隔開是兩個區域。左邊你可以用來做成衣鋪子,右邊這塊地,我想用來開個開放式的茶廳。主要賣一些冷飲和小吃,以及甜品。”
越氏疑惑,“你不是有單獨的點心鋪子麼?開在這裡,效果不太好吧?”
“非也。”季菀卻道:“你想想,既然你這個店是專為貴族夫人千金們準備的,她們的眼光必然也極其挑剔。有可能看不上成品,而要求定做。還有就是,要從庫存取貨。那她們就得在原地等。其他時候還好,尤其夏天太熱,許多人是沒那個耐心的。人多了,還容易發生矛盾。如果你給她們提供一個休息場所,還有美味的甜品冷飲可以解暑,她們坐久了,心情放鬆了,順便還能去挑挑二樓那些衣裳。要知道,但凡是豪門府邸,府中都有繡娘,也就是買些好料子回去讓府中繡娘做。可如果你直接賣成衣,就能多賺一筆手工費。其次,我開的點心鋪子,因為不限貧富階層,每天還要排隊。那些個清高的貴太太千金們,是不屑和普通百姓打擂台的。哪怕是差丫鬟來買,也都含蓄得很。可我若換個地方,把這些普通小吃和名貴衣裳首飾放在一起,就等於把街邊小吃放到和美味佳肴一個高度。就比如一道普通的菜,在普通酒肆和名氣酒樓的價格,是完全不同的。這樣一來,既滿足了她們的口腹之欲,又能體現她們高高在上的身份,我還能賺數倍的利潤,雙贏。”
越氏聽得目光閃亮。
“對啊。”她滿臉興奮,“三嫂,你真聰明。”
季菀莞爾,“記地皮和房契都是你的,你把這部分區域租給我就行。免我一年的租金,就當我借錢給你的利息。一年過後,租金按照市麵價收,如何?”
“沒問題。”
越氏答應得十分爽快。
“我免你兩年的租金。”
“一年就夠。”
季菀自然不願意占她太多便宜的,“你可彆小看我這個店,和你的那些首飾比起來,雖說隻能是小本經營,可銷量不低。而且放在那個地方,價格也得成倍上漲,利潤可不低。我是做吃食買賣的,一直無法將這些個小東西完全滲入到高階群眾。你開這個鋪子,可是幫了我一個大忙。”
越氏笑眯眯道:“那就祝咱們合作順利。”
“嗯。”
季菀拿出一個雕花盒子,裡麵裝著一疊銀票,“這裡有八萬兩,剩下的,這兩個月應該能湊足,你先拿去應急。”
越氏收了,感激道:“三嫂,這次真是謝謝你了,以後你如果有什麼需要我的地方,吩咐一聲,我絕不推辭。”
季菀輕笑,“沒這麼嚴重。再說了,你開店,我不是也跟著沾光麼?”
等她的茶廳開好了,一年也能有不少利潤呢。
錢嘛,誰都不會嫌多的。
越氏拿了錢,立即就開始裝修鋪子。二樓季菀需要的那個區域,也按照她的想法布置,牆壁貼上壁畫。冬天把厚重的簾子拉下來,掛上燈籠,非燭火,而是螢火之光。室內立即便如同蒙上一層昏黃的朦朧之光,顯得靜謐又浪漫。
桌子也用小方桌,中間擺一束花。
花的清香散發在空氣裡,沁人心脾,讓人心情舒暢。
至於提供的甜品,那就多了。當然不能是之前售賣的什麼沙琪瑪薯條等等,而是蛋糕奶酪牛奶凍,以及夏天的沙冰、刨冰,冰皮月餅自也不能落下。至於其他的甜點餅子什麼的,更是數不勝數。廚子嘛,季菀親自訓練。
越氏則更忙。
她娘家那邊已經給她來了信,正在為她準備貨物。翡翠珊瑚和田玉貓眼兒寶石不等,怕是得分兩批才能運到。
鋪子也裝修好了,她又找人打了牌匾,叫做芳雅軒。‘芳’是取自她的名字。
然後就是做宣傳。
這是季菀提議的。京城這些世家貴婦們,購物基本都在固定的場所。若不宣傳宣傳,彆人哪裡知道?
越氏家裡曾做過皇商,口碑自然是不差的。隻要把‘芳雅軒’宣揚出去,必然會有人懷抱著好奇之心來看。隻要有人光顧,總有人滿載而歸。
最好的宣傳的方法,就是發傳單。
畢竟在沒有網絡媒體沒有廣播的古代,隻能用等同於報紙的形式,發傳單,來做廣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