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之前,顧清明到西山村拜訪了劉先生。
這幾年劉先生老的很快,如今已經不再教書了。
顧清明登門拜訪,劉先生高興的很,直說這輩子教出他這樣的學生,值了。
“我聽說你在村裡辦了個私塾,很好。”
劉先生對他此舉很是讚賞。
在他麵前顧清明極為謙恭,“是您教導的好。”
劉先生是個真正的讀書人,雖名不見經傳,但一身風骨。
他傾儘半生給附近村裡的孩子們一個機會,顧清明就是其中一個受益者。
顧清明問,“如今私塾可還開著?”
“開。”劉先生笑道:“你們村裡的私塾還是太小,近幾年跟以前不同,舍得讓孩子們讀書的多了,隻你們村的私塾,收不了那些孩子”
現在私塾的先生是劉先生的大孫子。
顧清明從帶來的包裹裡取出幾本書,這些是他教導小禾和雲鬆考童生及秀才時所寫。
劉先生的大孫子如今已經是童生,顧清明便把考秀才的筆記分揀出來給他。
張誌文的那一份已經讓小禾給他了。
“希望對您孫兒有所幫助。”
農家子的讀書人不易,劉先生助他走出來,他自然投桃報李。
“這可太貴重了,多謝你惦記。”
劉先生是真沒想到有這麼一出,但他拒絕不了。
顧清明本想再給劉先生些銀子,改善家境,又想劉先生不一定會收,遂改口。
“您還不知縣太爺將我們村裡的私塾作為試點,很快就會擴招,也需要更多的先生。”
“若您不嫌棄,不若咱們兩家私塾合並,您孫兒到我們私塾裡當先生如何?”
劉先生的私塾雖不至於做賠本買賣,但賺的很少,遠不如他們私塾發的束脩豐厚。
劉先生如何不懂他的意思,滿口應下。
如此,顧清明告辭離開。
劉先生的孫子結束一堂課來尋他,“爺爺,方才是誰來?”
劉先生有些自得,笑道:“是爺爺以前的一個學生,如今出息了,來送你一場造化。”
他將顧清明帶來的筆記交給孫子,青年粗粗翻看,滿臉興奮,“這……”
裡頭的內容近一半他沒看過,還有很多注解,這才是最寶貴的。
劉先生搖頭晃腦,“素日爺爺教你,但行好事……”
眼見他又要老生常談,大孫子趕緊接話。
“爺爺我會認真教那些孩子的,不說了,該上課了,我先走一步。”
轉眼就跑個沒影。
弄得劉先生差點把胡子揪下來,笑罵,“個臭小子。”
……
顧家這次返回府城,沒坐馬車走的水路。
早些年征徭役修的水路早就通了,隻是顧家人一直沒想起來,這回還是聽師爺提了一句。
水路可比坐馬車快多了,兩天的功夫就到了,幾乎比原來的行程縮短一倍。
下了船,顧老爹仍舊滿臉稀奇。
“這還是老頭子我頭一回坐船呢,以後咱們回去就走水路吧,花的銀子也比雇馬車少些。”
雲竹指著趴在顧大哥懷裡臉色蒼白的小禾,“那可就不能帶小禾了。”
真是奇了怪了,一家子包括饅頭都不暈船,唯獨小禾暈,一路上吐慘了。
得虧速度還算快,隻有兩天時間。
顧大嫂心疼壞了,摸著兒子的臉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