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你來我往的捧了幾句,終於跳過了這個話題。
王同知彙報完情況,正要回自己辦公室,就見齊通判來了。
“噫,老王也在呢?”
王同知跟齊通判打了個招呼,問他,“瞧你這走路帶風的樣子,碰見啥好事了?”
“可不是好事麼?”齊通判向顧清明一拱手,“顧大人,崇州到各縣的官道已經初步建成了!”
修路原本是王同知負責的,但後邊他去忙收晚稻的事了,齊通判就接了手。
齊通判問,“官道既然都已經修好,是不是該叫民工們回家了?”
王同知強調,“定要將錢糧好生發到每個民工手上,說來他們也修了一年多的路了,辛苦的很,這點子錢糧萬萬不能叫貪汙了。”
“那不能。”齊通判白他一眼,“這事既然交到我手上,必然好好的辦完。”
明兒他就安排人到各地查看去,看誰敢貪?他絕不輕饒!
“說來咱們衙裡也快沒錢了,再修下去可就熬不住了。”
幸好幸好,及時完工。
錢糧一發,這件大事就了解了。
王同知長舒一口氣,高興的揣起手,忙碌了大半年,接下來摸一個月的魚就能放假咯。
然而他的美好計劃才冒出頭,就被顧清明無情擊碎。
“先彆遣散民工,趁著離過年還有段時間,王大人和齊大人再辛苦一下,將各處驛站修一修。”
修驛站?也行吧,畢竟沒多少。
顧清明微微一笑,掏出一份早就準備好的地圖,上邊標注著需要修建的驛站。
王齊兩位大人湊上去一瞧,皆是一頭霧水。
“這麼多?原本的驛站不夠用麼?”
“就算需增加也不必這麼多吧?”
麵對他們的質疑,顧清明隻說:“兩位大人按著這個辦就好了,接下來的事,山山人自有妙計。”
又是這句話。
兩位大人對視一眼,猶記得上回他說這句話時,自京城弄來數萬兩銀子。
那這回呢?
能叫顧清明賣關子的事,賺的不會少吧?
這麼一想,王同知又高興起來,隻要能賺錢,多乾點活就多乾點吧。
齊通判倒沒什麼想法,到底顧清明是上官,上官安排啥就做啥唄。
於是,下午兩位大人就風風火火的去忙修建驛站的事了。
趁著還沒遣散民工,人手充足,爭取在年前把這事辦結。
……
官道修好,百姓隻是將之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
說實話,官道與他們關係不怎麼大。
畢竟這回修的都是官道,而百姓很少出遠門,自然不甚在意官道是土路還是水泥路,於他們而言啥路都能走。
要說哪些人最高興,那必然是崇州的商戶了。
從前崇州那崎嶇不平的小道,出去一趟那真是又費時間又遭罪,旁的地方的商旅都不樂意往他們這邊來。
如今好了,見這平坦寬闊的水泥路,商戶們笑得見牙不見眼的。
他們紛紛開始備貨,準備過了年就往外跑一跑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