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這對夫妻檔,張虹最後還是認慫了,接下了這個任務。
不過這事她是不打算親自接手,準備另外雇人。
工作室的日常工作量已經讓她有點不堪重負了,這會兒再來個遊戲業務,她是真有點遭不住。
而且這方麵她也確實沒什麼涉獵,與其費儘心思自己上手學習,還不如乾脆找專業團隊處理。
張虹在外麵物色相應的專業人才,而周灝自己也沒閒著,開始抽空了解國內遊戲界相應的花邊料。
最理想的情況,自然是能挖到一個已經形成向心力的團隊,直接拉過來給錢就能立項啟動。
但……類似遊科那種情況確實可遇不可求。
沒辦法,隻能慢慢物色了。
當然他也沒忘記自己的主要任務,《鬼吹燈》才是他目前的主業。
均訂突破十萬之後,這本書不但沒有停止上升的腳步,增幅反而還在繼續加快。
這部分額外的增幅,來自《好聲音》帶來的引流效果。
在等待第二期開播的日子裡,不少歌迷和樂子人都順藤摸瓜找到了周灝的庫裡麵,開始追讀起了這本詭異而又精彩的第一人稱神作。
在訂閱節節攀升的同時,這本書的實體渠道也開始揚帆起航——實體版權全部交給了老謝那邊去運營,總領兩岸三地的所有實體運作。
本來他還想把內地的代理交給自家這邊出版社的,結果等了半天之後被人當頭澆了一盆冷水——內地的出版社大多不敢接這本書的活兒。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書裡麵涉及了大量的民俗相關元素,放在平時可能沒事,可這兩年動不動就搞“和諧淨網”,這種元素的就很容易會被人揪住小辮子。
而且往往是越火的書,被揪辮子的風險越大,畢竟紅眼病人總能不斷刷新道德下限。
一旦被扣上“封建迷信”的帽子,這本書很可能會麵臨意想不到的風險……
這種風險可不單單局限於網絡渠道,一旦在網上被封,在線下實體渠道也極有可能會被連坐處理。
所以為了規避風險,內地出版社雖然都眼紅這塊蛋糕,但都有點畏手畏腳不敢行動。
於是這時候,港台的出版社躺著成為了最後的贏家,他們可不受這些限製。
到這地步,老謝基本就成了周灝唯一的選擇。
畢竟這老頭子辦事還是挺靠譜的,《笑傲江湖》和《神雕俠侶》的運作都相當成功。
而事實上《鬼吹燈》在香江的人氣,甚至都已經遠遠超出了周灝自己的認知。
在這一畝三分地上,某些封建民俗的影響力遠超內地,所以《鬼吹燈》的很多設定簡直就是直挺挺命中了他們的興趣嗨點。
實體版的消息一公布,各種渠道的預訂量就已經開始起飛了。
其火爆程度,讓不少心高氣傲的港媒都忍不住酸溜溜抱怨了一句:這個大陸仔快讓香江本地作家沒飯吃了。
而順著這波引發的熱度,不少書迷也順藤摸瓜了解到了最近火熱的《好聲音》。
悄無聲息間,一波新觀眾開始陸續加入《好聲音》的觀眾隊伍。
在萬眾期待的目光中,《好聲音》第二期終於如約上線。
一上來,同時在線的觀看人數就直接驚動了整個優影的導播廳。
220萬!
沒有任何水分的數據,紮紮實實的兩百多萬人同時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