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群穿型演繹法,就是讓群演完全進入角色,大家按各自的角色,同吃同住,真實的還原宋朝的場景、細節、禮儀、服裝,以及生活。
在與薛正經商議過後,全影視基地翻新重來,服裝、群演的培訓都是火速展開。
而另一邊,得知戚伊依出演了同名電影,李夢華也是又來了勁,直接是讓劇組也改成了電影,就死死盯著戚伊依。
“戚伊依,一個二流劇組,一個十八線群演,你拿什麼跟我鬥,等著我就跟你同時上映,你看看你是有多涼涼。”
在預算不砍的情況下改成電影,李夢華又找了來當地一眾有名的一線演員加盟,場景服裝都是用最好的,群演都是有名有姓的老演員,陣容豪華程度自不必多說。
而戚伊依這邊,薛正經導演基本上是咬著牙掏空家底在玩。
場景沒有深家大院,但也極力的還原了宋朝的場景,而且那些便宜貨的陳舊和使用痕跡,反而給人真實感和曆史感。
再拿將士們身上的甲胄舉例,在分發了一些列入鋁合金,竹板等等廉價材料後,一個個都是跟著戚伊依的指導自己製作。這樣更貼身,也更真實,最重要資金也是充分保障了。
軍營裡人們都是按軍規生活,集市的買賣生活,楊家府的家長裡短,在牆體內隱藏的攝影機下,偌大的劇組全線開拍,光租器材的費用那都是天文數字。
雖然剛開始大家還不適應,但是一天一天下來,就和穿越一樣,大家就都是進入了自己的狀態,一個個都是按照自己的生活規劃進行著生活。
一個星期又一個星期,足足一個月,看著連路人甲都是影帝的薛正經,他不禁露出來感動的淚水。但可能更多是底褲都不剩的感動,畢竟這還沒有開拍,隻是前期準備。
時間線來到一個月後,對方陣容的契丹也是帶入完成,而且都是當地的遊牧民,在戚伊依的禮節和服裝加成下,一個個都是入戲頗深。
兩軍開戰,雖然隻是道具,但是那種真槍實戰的感覺,那種英勇犧牲的真情實感,對比隻是為了拿工資和不怎麼貼臉的李夢華劇組,那真的是一個是真的在“生活”,另一個則是在為了生活在演戲了。
主演方麵,戚伊依一人包攬全劇大半的女角色,就連佘老君她也演了,不僅僅是為了錢,更多是因為沒有人能駕馭這個角色。
畢竟老太太閱曆在那裡,地位在那裡,能演活這角色的人就不可能出現在這個劇組,反而是戚伊依這個“五千多歲的老太太”更契合。
男角色方麵,是餘雲眸親自從群演當中挑選出來,麵相雖然不是很出眾,但是這反而更貼臉。
那種戰場打殺出來的氣質,和跑了龍套十幾年幾十年的經曆相符,再加上戚伊依的群穿劇本殺,現在一個個就跟魂穿的本人一樣。
而戚伊依提出的拍攝手法則是更像是紀錄片,更好和薛正經那文藝片的專業不謀而合,現在都是蒸蒸日上了。
但隻拍完一部分,薛正經就又見底,這麼玩是非常燒錢的,幾千人的開銷不談,就是場地、設備、服裝等等都是筆不小的數字。
不過薛正經表示,“他丫的,索性玩把大的,反正本來就準備拍完結束,那就留下個不遺憾的結局。”
除了不顧家裡人的阻攔變賣資產,他還去儘可能的貸款和籌資。
不過幾個月下來好鏡頭太多,薛正經都不舍得刪,直接一次性剪了三部。
第一部為正史,剩下為非遺傳說,楊家將、穆桂英兩部。
剪片的功夫,薛正經也是開始準備聯係上映的院線,雖然合作多次要到了排片,但是,這次直接是連宣發的錢都沒了。
他一家家的跑,結果不用想也知道。
而另一邊,李夢華看到了薛正經的排片,也是不禁邪魅一笑。
“還想上映,這些院線都是我家的老熟人了,你能上映我就改名。”
緊接著她又在自己的閱客上發布了一條信息。
“艾特薛正經導演,好巧啊!我們也是這一天上映,哇!你們居然也跟我們一樣是拍的楊家將!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