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伊依表示,當年就是因為沒趕上歙硯的風口,現在她也是記憶深刻。
“隨著南唐的大力發展,繼承的宋代歙硯在此基礎上發展更快,品種增多,精硯不斷湧現,其名色之多、質地之細、雕鏤之工,真正的稱得上是諸硯之冠。”
“但從元末到清朝初,連官方開采歙石的記載都沒有,歙硯製作可以說隻是維持殘局。”
話罷,戚伊依也是打住,一個是要給宋妎娜機會,第二就是後麵的近代她一平行世界真的不清楚。
這時候阮海燕剛準備說放寬一點,結果一旁的宋妎娜出乎意料地接上話茬繼續回答起來。
“近代新國成立後,歙硯生產一度得到發展,金星歙硯也是重新問世。”
“而改革開放後,歙縣和婺源先後成立了歙硯廠、工藝廠、文房四寶公司等,從硯石開采、產品製作到裝潢工種齊全,還挖掘了豆斑、綠刷絲、歙紅、紫雲等新品種。”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後,歙硯進入全國製硯行業前列,並以優良品質榮獲國家優質產品、出口創彙金獎和有關部門授予的‘國之寶’證書。”
聽著如此詳細的回答,阮海燕也是忍不住豎起大拇指稱讚一番。
“不錯,不錯,當然戚姑娘這邊也很好,就算是都過了。”
話音落下,阮海燕也是拿出印章在各自的小本本上按下了一號印章。
“接著就是第二個挑戰了,也就是歙硯的製作技藝。”
“歙硯的製作技藝以雕刻為中心,由選石、構思、定型、圖案設計、雕刻、打磨、配製硯盒等多道工序構成。”
阮海燕一邊說著,一邊指著展台上的一台台硯台。
“按石材紋理可以分為羅紋、眉紋、金星、金暈、魚子五大類,但是這五大類又可以延伸一百多個品種。”
帶著一行人直觀的區分著,阮海燕也是繼續介紹起來。
“製作歙硯的硯材呢,紋理細密,兼具堅、潤之質。”
“用這種材料製作的歙硯有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的特點,被譽為石冠群山、硯國名珠。”
“目前呢,歙硯硯石原料奇缺,傳統工藝後繼乏人,急需加大保護力度。”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說著,阮海燕指了指其中一塊用紅木盒包裝的方形歙硯。
“現在我們就來簡單學習一下做個普通款。”
“首先是選石,其實在此之前應該還有一個采石的環節,因為條件有限,我就簡單介紹一下。”
阮海燕一邊講述著,一邊帶著眾人再次來到後院。
“雖然隻是簡單介紹,但其實采石是製作硯台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戚伊依認同地點了點頭,她是親身經曆過的,也在礦坑采過硯石。
“開坑采石自古以來是以人工為主,不能以機械化操作,而且硯石大多不抗震,如果開采時看不清石壁,跟不準石脈,就會把好的硯石打成廢石。”
聽著阮海燕的講述,眾人也是都連連點頭。這就跟采開玉石一樣,一刀切不好,就算質量不錯,那也價值成倍數驟減。
“采石過後,那就是選石了,也俗稱維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