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好一位聖君明主!(1 / 2)

湯昊人有些麻了。

他以為弘治皇帝是葉淇變法的推手,沒想到竟然是始作俑者!

“怎麼?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對吧?”

葉贄嗤笑了一聲,隨即幽幽開了口。

“弘治五年,蘇鬆河道淤塞,泛濫成災。”

“帝命工部侍郎徐貫立刻主持治理,疏浚蘇鬆河道,畢竟蘇鬆乃是賦稅重地,朝廷不得不重視。”

“但是,疏浚河道也好,征調民夫也罷,那都是要花錢糧的,然而問題在於,國庫早就沒有錢糧了!”

“家父葉淇於弘治四年,代李敏為戶部尚書,這李敏是一個乾吏,政績卓著,但他不擅治理錢糧,家父代他升為戶部尚書,國庫已然空虛,錢糧短缺赤字嚴重!”

“究其原因,還是先帝爺太過於“體恤民生”了,某地一發生天災,先帝爺便下令減免夏稅、秋稅,甚至還拿出官府的財物,對災民進行救濟,僅在弘治四年一年,先帝爺就免除了近六百萬的稅糧,朝廷還怎麼收稅?還有什麼稅可收?”

話聽到這兒,湯昊頓時就忍不住笑了,笑得很是諷刺。

真是一位“愛民如子”的聖君賢主啊!

這減免賦稅,確實是仁政善舉,但是問題在於,你這樣做,真給老百姓帶來益處了嗎?

這大明王朝官員貪腐的手段,那可是出了名的花樣多、構思巧。

比如“折色火耗”,就是官府衙役向百姓收銀子時,熔斷碎銀子會有損耗,損耗的這部分由老百姓承擔,損耗多少官府衙役說了算。

再比如“淋尖踢斛”,就是官府衙役向百姓征收糧食時,一斛倒滿糧食時衙役會踢一腳,小部分糧食會被震出來,這些踢出來的糧食就不再是百姓的了,而是作為糧食運輸時的損耗,同樣的這部分損失同樣由老百姓承擔。

說白了,這些都是官員剝削百姓的貪腐手段,老百姓卻成了“冤大頭”。

還有一個,就是葉摯方才所說的,也是最讓人惡心的手段,那就是地方官員上報災荒,亦或者說“為民請命”!

從古至今為百姓所敬仰的賢才乾吏,大多都是能在緊要關頭為民請命者。

在百姓心中,一個官員,隻有心中裝著百姓,時時為民請命,才真正配得上清官的名聲,才是百姓心中的好官,為朝野稱道。

而恰恰正是這溢美之詞,卻成了貪官汙吏貪腐受賄的手段之一。

方法也很簡單,即地方官員在收完當年的稅賦之後並不急著上繳給朝廷,當朝廷催收的時候,地方官員們就以受災了、民生艱難等等理由向朝廷申請賦稅減免。

如此一來,他們不但可以為自己博取一個“為民請命”的美名,而且一旦朝廷同意了減免,那麼減免的部分就可以‘正大光明’地落入自己的口袋。

甚至於運氣好的時候,遇上了弘治皇帝這樣愛麵子的糊塗蛋皇帝,朝廷不但會免了賦稅,還會發放錢糧賑濟,既然自己這些地方父母官為百姓們爭取來了賑濟,那麼地方父母官們和百姓一起分一分賑濟金,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最後結果就是,弘治皇帝愛民如子的麵子也有了,地方官員也賺了個盆滿缽滿,可謂是皆大歡喜,大家都很高興!

至於地方上真正受災的百姓,他們該繳納的賦稅分文不少,他們該得到的賑災金卻是直接沒有,又或者說少得可憐!

弘治皇帝這麼做,反倒是弊大於利!

百姓如實上繳賦稅,肩上的擔子沒有鬆掉半分。

朝廷的稅收卻是減少,甚至還要補貼所謂災情!

這些銀錢最終全都落入了那些貪官汙吏的口袋,讓他們吃了個滿嘴流油,賺了個盆滿缽滿,甚至還博得了一個“為民請命”的美名!

所謂的仁政善舉,全都成了士紳縉紳撈錢謀利的手段!

湯昊有些惡心地揉了揉眉頭,對葉贄擺了擺手。

“不用理會我,你接著說你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