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鐵廠(1 / 2)

大明第一莽夫 朕聞上古 11123 字 5個月前

匠人安分了。

他們也不敢不安分。

因為這個大明中山侯是真的敢殺人。

對於他所說的那些什麼祿米獎金,沒有匠人會放在心上。

畢竟這麼多年下來,他們可是從來沒有遇到過,既給米又給錢的官老爺。

但是,不管如何,這股源自於匠人內部的騷動,還是成功地被血腥鎮壓了。

不論其他,單論那兩顆血肉猙獰的頭顱,就沒有人不感到害怕!

當人命開始不值錢的時候,匠人們隻能選擇認命!

解決了這件小事,湯昊隨即將目標放在了火器上麵。

沒錯,就是火器。

他可是沒有忘記,上一次倉促出海,結果遭遇了倭寇的突然襲擊,因為準備不足加上缺乏海戰經驗,致使大明戰兵在那場廝殺中損失慘重,三百多個戰兵無辜喪命,這本是可以直接避免的。

因此現在趁著有餘力,湯昊決定好好發展一下大明火器。

反正現在清河船廠裡麵多的是匠人,裡麵不乏一些被臨時抽調去製造火器的軍匠。

湯昊召集了湯木、左一刀、常闊海這些心腹,詢問了一番他們關於火器的意見。

得出的一致結論,那就是為什麼要使用那些燒火棍?

難道真刀真槍地砍死捅死敵人不痛快嗎?

這個答案,確實很是強大,以致於湯昊都被乾不會了。

他們對火器的認知,或者說現如今大明將士對火器的認知,都存在偏見。

在他們眼裡,火器這種東西,其實在戰場上麵用處不大。

唯一優勢之處,可能就在於攻城拔寨了。

火炮齊射之下,可以瞬間摧毀城牆,但也僅此而已罷了。

尋常火器火炮,殺傷力當真有限,而且準頭也就那樣,甚至隨時都有炸膛的風險,所以將士們都不喜歡使用火器。

事實上,大明火器水平並不差。

這是因為當年太祖朱元璋率領的起義軍使用火器最多,為其鼎定天下建立大明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立國之後,朱元璋不斷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發展兵器製造,把元代創製的初級火銃,加以規範統一,根據實戰的需要,發展成包括大中小三種類型在內的洪武係列火銃。

其一是裝備單兵使用的手銃,其二是裝備於戰船和關隘守備用的中型碗口銃,其三是專用於城防要塞的大型銃炮。

這就是洪武朝大明戰兵所使用的製式火器,可以粗略地稱為洪武係列火銃。

隨後到了永樂年間,大明火器迎來了飛躍式的發展,在張輔於永樂五年平安南後,大明得了神機槍炮法與胡元澄這個火器專家,特置神機營肄習,神機營自此才開始問世,火器發展也迎來了一場浪潮。

然而,即便如此,時至今日的大明王朝,火器卻早已經成了一個笑話。

大明火器為何屢屢受到匠人抵製?

因為粗製濫造,因為貪腐受賄,因為有人從中謀利!

當然,除了人為原因外,其本身就存在著質量問題。

其核心原因在於冶鐵的原料和工藝。

因為大明國內儲存的鐵礦石和煤炭原礦,磷和硫的含量比較高,冶煉出的生鐵極脆極硬,遠遠沒有木炭冶鐵的韌性好,由此製成的火器不但十分沉重,還極易炸膛!

炸膛嘛,打仗打仗,敵人都還沒打到,結果手中的火銃先炸了,自己先被炸傷炸死了,這就是為何將士們抵製火器的真正原因!

他們寧願相信手中的刀劍,也不願去使用那“有毒”的火器!

其實自古以來,曆朝曆代大都是采用木炭煉鐵,以此為主,兼用上等鐵礦石打造神兵。

但即便大量砍伐森林,效率也遠遠不能跟上軍隊對於冷兵器的需求,還極大地損傷了自然生態環境。

因此自前宋開始,朝廷又基本上大規模地采用煤炭煉鐵,用煤炭代替木炭。

但親自嘗試到炸膛的苦果後,隻能尷尬地采用以銅鑄造火器。

雖然銅炮的性能遠遠高出之前的鐵製火炮,但大明境內的銅礦本就稀少,缺銅量大,這就造成了性能極好的銅火炮僅僅隻能少規模地製造,完全不足以滿足軍隊的配備需求。

如若不顧及生態環境,傾舉國之力大規模地采用木炭煉鐵的話,應該足以滿足軍隊對於火炮的需求吧,這樣一來大明軍隊的戰鬥力就能夠提升好幾個檔次!

不過後世學過基本化學的湯昊自然清楚,想要去除掉生鐵中的硫和磷等有害元素,必須在煉鐵時加入焦炭,而不是完完全全用煤炭煉鐵,這一點以大明王朝現如今的冶鐵水平也不是不可以做到!

“一刀,山東境內可有什麼大型冶鐵廠嗎?”

左一刀聞言一怔,隨後腦海中迅速閃過道道信息。

“有!”

“朝廷官辦最大煉鐵場,就是位於順天府所轄的遵化境內鐵廠,匠人多達兩千五百餘人,煉鐵爐達到二十五座之多,鑄造爐達到五十多個,是我大明最大的冶鐵基地,也是白冶廠的鼎盛時期,專供九邊軍械所需!”

“洪武年間全國設鐵冶所十三所,分彆是江西南昌府進監冶、臨江府新喻冶、袁州府分宜冶,湖廣興國冶、蘄州黃梅冶……山東就有一處設在萊蕪,設於洪武六年,初沿元製名萊蕪鐵冶提舉司,後稱萊蕪鐵冶所,置提舉司。”

“山東產鐵三百一十五萬斤,占國朝鐵產量的一成七,居全國第三位,其中以濟南萊蕪鐵冶所最著名,年產鐵七十二萬斤!”

事實上,大明冶鐵業無論規模、產量、技術都超過了以往任何朝代,由於生鐵在農業生產、手工業製造、日常生活和宗教信仰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用途,因此冶鐵業不僅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也促進了澤州與周邊區域之間的商品貿易。

值得注意的是,鐵和鹽一樣都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因此曆朝曆代的官方對鹽鐵實行專賣製度,即“鹽鐵專營”。

不過這樣一來,官營冶鐵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官營冶鐵是為了鞏固國家統治、增加財政收入而實行的對鐵的壟斷經營政策,其生產與銷售均由政府主導,產品與產量多為滿足政府需要而定。

因為無視市場經濟規律,容易造成供需脫節,很難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其次,官營冶鐵由政府管理,由於不計成本,加之缺乏競爭、生產效率低下且浪費嚴重,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卻價格昂貴,不利於社會民生。

再次,官營冶鐵由政府強製性役使工匠生產,大明工匠社會地位低下,加之報酬待遇菲薄,因此經常消極怠工,由此也導致生產技術停滯不前。

以致於因為官營冶鐵所管理不善,明政府被迫停罷官營,隨著官營鐵冶廠的衰落與倒閉,明政府逐漸放鬆對民間冶鐵的限製,民營冶鐵業隻需向政府繳納一定的礦課,即可自由開采冶煉,由此冶鐵業在澤州民間迅速發展起來。

比如說左一刀提及的這個萊蕪鐵廠,其實就是官營與民營的合作模式。

按照太祖朱元璋定下的規矩,“令民得自采煉,而歲輸課程,每三十分取其二。”

相當於是放開了鐵器的貿易,隻要官府可以收取相應的稅款,其他就不再多管了。

湯昊摸著下巴思索了片刻,然後悍然下達了命令。

“湯木,你率兩千戰兵駐守清河船廠,儘快安排匠人投入生產,按照本侯定下的規矩行事,該給的錢糧不能少,該鬨事的人直接殺!”

湯木轟然領命,沒有一句廢話。

緊接著湯昊起身,伸展了一下筋骨。

“其餘所有人,率領戰兵隨本侯去一趟萊蕪鐵廠!”

左一刀聞言一怔,下意識地問了一句。

“三千四衛禁兵也去嗎?”

要知道,此次湯侯出行,雖然沒有帶兵出征,可是三千四衛禁兵卻成了標配。

這是因為兵部尚書是楊一清,那塊茅坑裡麵的臭石頭。

湯昊想要調動京軍戰兵,這孫子肯定會以各種理由拒絕,反正就是不同意出兵。

畢竟這孫子現在才是執掌天下戎政的大司馬,他要是不同意,即便是湯昊和朱厚照也沒轍。

所以思來想去,湯昊懶得跟他扯皮,直接讓朱厚照調了三千四衛禁兵出行。

四衛禁兵可不是大明戰兵,隻聽命於皇帝陛下,所以楊一清也不敢置喙,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湯昊這個狗賊帶著三千禁軍去了山東。

直到此刻,楊一清這位兵部尚書還有些焦頭爛額,因為天殺的馬政一事,兵部大量官員牽扯其中,都察院已經再次對兵部揮舞起了屠刀,就連楊一清也被小皇帝召去乾清宮罵了兩次,責令他配合都察院肅清兵部。

這下子,楊一清對湯昊更是怨氣滔天了。

他甚至後悔上次送什麼駑馬了,就該送給這狗賊一個大嘴巴子!

楊一清的怨念如何,湯昊已經不在乎了,因為他已經帶著三千禁軍抵達了萊蕪鐵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