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
湯昊正和朱厚照二人密議。
“朱當沍是怎麼回事?”
朱厚照陡然話鋒一轉,略顯不快地看向湯昊。
“野人,藩王宗室不得掌兵,這是太宗文皇帝(朱棣)下的死命令!”
“而且說實在的,朕也不能開這個先河,給後世子孫留下隱患!”
這句話,其實朱厚照說得比較委婉。
說得直白一點,老朱家現在分為皇室天家和宗室藩王兩大派係。
先前的皇室天家,毫無疑問是懿文太子朱標那一脈,包括朱標和建文皇帝朱允炆。
但是因為朱允炆略顯可笑的削藩政策,硬生生將自己大好江山給削沒了,所以燕王朱棣起兵靖難,殺入南京即位稱帝,皇室天家也變成了燕藩這一脈,而原本朱標的嫡長一脈也淪為了宗室。
朱厚照不明白,這計策有什麼問題?
湯昊覺得這些事情,不隻是朱厚照一人明白就可以了,更需要動用朝廷之力去改變這一現狀。
你他娘地吃飽了沒事乾嗎?
大小九卿人家都是各部寺監的主印官,事務繁忙眾多,哪裡有時間陪你玩遊戲?
事實就是如此,諸王自永樂以後徹底失去權勢,再也不可能威脅到皇室天家的地位,這就是事實!
不得不承認,朱厚照畢竟是老朱家的種,這骨子裡麵的刻薄寡恩始終逃脫不了。
而且朱厚照也喜歡他這種新鮮稀奇的方式,所以立刻就準許了。
先是齊王朱榑恢複爵位後益加驕縱,召養刺客和江湖方術之士,以護衛兵守青州城,築牆以禁止出入,朱棣抓住機會直接將這出頭鳥給廢為庶民,朱榑與三個兒子“皆暴卒”,幼子朱賢爀被安置在廬州,齊藩一脈自此削平。
但是,永樂皇帝朱棣不同於他的父親朱元璋,他不需要依靠藩王守衛邊塞,因為他本身就是馬上皇帝,麾下還有一大批驍勇善戰的靖難名將,而朱元璋把自己的兒子分封為王,代替武將統兵,朱棣則吸取建文帝的教訓,仍用武將統兵,鎮守邊塞,為了加強對武將的控製,朱棣派親信宦官去當監軍。
因此,朱棣削藩是遲早的事,勢在必行。
“朱權這位寧王爺帶有甲兵八萬,戰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均驍勇善戰,他多次會合諸王出塞作戰,以善於謀略著稱,如果說諸藩裡麵,太宗文皇帝最忌憚之人,莫過於這位十七弟了!”
朱棣自己就是藩王造反奪的天下,所以當然懂得藩王對皇權的威脅,深知削藩勢在必行,不過相比於朱允炆那些可笑的削藩政策,永樂大帝的手段就顯得高明多了。
“陛下,太宗文皇帝削藩的政策是什麼?”
所以他請求朱厚照召集大小九卿等朝堂重臣,一起來玩個遊戲。
“而藩王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老老實實地交出兵權,用手中兵權換取日後的富貴,從今以後安心做個富家翁,錦衣玉食,榮華富貴,對吧?”
一時間,藩王宗室除了個彆人外,全都會朱棣心悅誠服,紛紛支持他這位新天子。
“但站在太宗文皇帝的立場去看,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削藩勢在必行!”
湯昊點了點頭,他同樣認可朱厚照的觀點。
他並不急於削藩,甚至即位初期為了得到藩王宗室的認同和支持,朱棣登基後對藩王十分優待。
“就是如此。”
朱厚照下意識地看向湯昊,眉頭一皺滿臉茫然。
“那其實就跟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差不多,用朝廷財政供養這些宗室成員到老,讓他們一輩子衣食無憂榮華富貴,保證他們的世代富貴,隻需要交出兵權就行了,安安心心地混吃等死,對吧?”
“和平削藩,供養宗室,太宗文皇帝使用的這削藩政策,就在於“和平”二字,對吧?”
沒辦法,自己的野人,還是得自己寵著。
“明初諸王的權勢不可謂不大,尤其是以寧王朱權為首的九大塞王,那朱權就藩於大寧,這大寧地處喜峰口外,屬古會州之地,東連遼左,西接宣府,為一大軍事重鎮。”
在湯昊看來,朱棣的削藩政策,比之建文皇帝看起來稍顯“和平”,但是歸根結底就是溫水煮青蛙,軟刀子殺人,而且還給大明王朝埋下了巨大隱患。
朱厚照皺著眉頭點了點頭。
他之所以讓朱當沍進入朱厚照的眼簾,就是為了推動這大明王朝的宗藩製度改革,所以此刻自然不會猶豫,思索片刻之後,問出了一個問題。
朱厚照脫口而出,這是皇室天家都要學習的知識,也是老祖宗留給後世子孫治理國家的經驗,所以朱厚照可以立刻回答出來。
很快內閣首輔楊廷和、吏部尚書王鏊、戶部尚書焦芳、禮部尚書張昇、刑部尚書王鑒之、工部尚書李善、大理寺卿耿瑛、都察院總憲張敷華、通政使叢蘭等朝堂重臣,浩浩蕩蕩地走進了乾清宮大殿。
朱厚照冷笑道。
“和平削藩,供養宗室!”
緊接著穀王朱橞開始招收亡命之徒,建造戰船,打造兵器,結果卻被他同母兄弟蜀王朱椿告發,後朱棣下旨削奪穀王朱橞的爵位便為庶民,並且將其禁錮,與家人一同囚禁於徽州新安衛公署內,穀國被撤除,至此穀藩一脈廢除!
當然,手段高明的永樂大帝削藩,並沒有直接一刀切,而是根據藩王的不同表現進行區彆對待,不聽朝廷管束、威脅到皇權的則堅決削去爵位,對沒有危及皇權的藩王,則放寬容忍度,進行優待,同時敲打遼王朱植、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等藩王,削奪其護衛,削弱其實力,將其封地遷徙到內地!
“難不成太宗文皇帝這計策還有什麼問題嗎?”
“事實證明,他老人家真就做到了,和平削廢諸王,徹底剪除了這一大隱患!”
“不同於建文皇帝直接武力削藩,強行給諸王扣上莫須有的罪名,然後削爵的削爵,囚禁的囚禁,生生逼得諸王與皇室天家離心離德,太宗文皇帝的辦法,那就是“供養宗室”,將宗室俸祿劃歸到國家財政裡麵,用國家財政來供養這些宗室藩王以及他們的子孫後人,從而確保宗室藩王的利益。”
“畢竟大明分封諸王的分封製度,這是太祖高皇帝親自定下來的,太宗文皇帝自然不可能去更改,他要顧及自己的名聲,那麼既然分封諸王已成定局,剩下的就隻有在諸藩權力上麵做文章了。”
偏偏提出此事的人,正是野人湯昊。
“所以,太宗文皇帝在取得天下之後,根本就不可能再讓這些實權藩王回到自己的封地,削藩也就勢在必行!”
湯昊聽後用了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
要是換做其他人,朱厚照早就一巴掌抽過去了。
除了已經自焚而死的湘王朱柏,被建文帝削奪爵位的藩王全都被朱棣恢複爵位,而且朱橚的食祿增加了五千石,朱橚是朱棣的同母兄弟,自然在藩王宗室中為朱棣搖旗呐喊。
經過這一係列一連串的削藩政策,建文皇帝一輩子奮鬥的夢想,終於被永樂大帝實現了,藩王宗室全部都被削平,手中兵權儘數還交朝廷,再加上太祖高皇帝定下的祖訓,這些藩王宗室自此徹底淪為了混吃等死的豬玀廢物,隻能吃喝玩樂再無其他可言。
這些人裡麵,多出了兩個新麵孔。
其一是刑部尚書閔珪被罷官去職,甚至革除了功名,隻能黯然離京歸鄉,後半輩子注定淒涼。
但這都是他該得的,當他選擇極力維護那孔家人的時候,這個所謂的忠正賢良早就對不起他身上這身皮了,朱厚照對於這些人也從來都不會慣著。
說得難聽一些,閔珪就是一個“貳臣”,表麵上是大明王朝的朝廷命官,整日裡高喊著什麼宗法禮製家國大義,暗地裡卻是無腦偏向維護那孔家人,好像孔家人才是他的主子一樣,所以朱厚照對待閔珪異常殘忍,直接革除了其功名!
沒有了功名在身,閔珪等同於是被廢掉了官身,這輩子都不可能再重新起複入朝為官,而且沒有這功名特權,他們老閔家也就失去了兼並田地的最大法寶,必須老老實實地繳納賦稅承擔徭役!
這也是為何說,功名就是這些士紳縉紳的命根子,一旦失去了功名特權,他們還不如那些耕田種地的農戶,因為他們……不會!
新任刑部尚書叫做王鑒之,這是楊廷和主持廷推的結果。
王鑒之是會稽山陰人,乃是琅琊王氏的分支,其人六歲而孤,讀書日記千言,不待講說而知其大意。十三歲,作經義,出語驚人,家甚貧困,丁內艱,日益落魄,伯兄王镔之想讓他幫助自己做事來維持生計,被王鑒之所拒絕,王鑒之選擇努力讀書,手不離書。
成化七年中舉但會試落第,成化十四年中進士名次不高,外放為元氏縣令,後詔任監察禦史,按治貴州,布政有方天下聞名,離任時老弱扶攜迎送數十裡不絕,堪稱一大奇景。
弘治年間,王鑒之仕途順暢,先擢大理寺右寺丞,曆任大理寺少卿,僉都禦史、經略紫荊關諸邊關,副都禦史、巡撫鄖陽、湖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