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九族警告……
至於駐倭大將軍,湯昊偏偏舉薦了朱當沍。
原因很簡單,無非就那麼幾個。
其一,朱當沍是宗室子弟,所以他永遠不可能背叛大明。
其二,朱當沍是個人才,驍勇善戰,武藝不俗,由他統帥兩萬戰兵足以鎮壓倭國境內的一切叛亂了。
其三,朱當沍這個宗室身份運用得好,也有利於對日後進行布局,那就是分封藩王到海外立國,為大明永鎮山河!
不過正因為朱當沍的宗室身份,所以略顯敏感。
畢竟這個駐倭大將軍可是手握重兵,兩萬戰兵精銳又不是擺設,一旦皇帝朱厚照對此生出異心,隻怕不會給朱當沍這個機會。
好在朱當沍能來,那就證明皇帝朱厚照做出了決斷,沒有辜負湯昊的一番苦心。
緊接著最後這位駐倭大臣,湯昊就不認識了,經過陳寬的介紹,他這才知道此人叫做梁儲,是朱厚照做太子時的東宮講師,換句話說就是朱厚照的東宮舊臣,名義上的半師。
嗯,朱厚照的心腹舊臣,不出所料。
雙方各自見過麵,湯昊也不急著回京都,畢竟這些人剛剛乘船出海疲憊不堪,先休整一日再說。
夜晚宴會上麵,眾人觥籌交錯,推杯換盞,好不熱鬨。
結束之後湯昊留下了陳寬、梁儲、朱當沍三人,有些話要交代他們。
首先第一個,那就是詢問京師局勢。
從陳寬口中得知,湯昊離京之後,朱厚照按照他的提醒,立刻著通政使司開辦大明新報,專門給老百姓看的報紙,結果引起了軒然大波,這等開啟民智的行為無疑就是要斬斷士紳在地方上的統治根基,所以他們堅決反對。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這報紙上麵寫明了某地受災,朝廷撥出了五十萬災銀,那麼老百姓得知後心裡麵大概就有了個數,按照士紳縉紳以往的默契手段,那自然是層層搜刮,最後到災民手裡麵的災銀彆說五十萬了,開棚給他們施舍幾天的清粥那就算是不錯了。
但是這報紙辦了之後,數目清晰明確,通政司還要在州府建立分部,那這災銀到了什麼地方、經過了誰的手、什麼時候抵達災區,也都會全部清晰明確地報道出來,如此一來士紳縉紳還怎麼趁機貪腐搜刮銀兩?
這分明就是斷人財路啊!
再比如這個地方受災了,皇帝陛下有仁德之心,下令減免災區今年的賦稅,那報紙一刊登出來,經過通政司那場宣政吏告訴老百姓,那老百姓就會感念皇帝陛下的大恩大德,今年咱們不用繳納賦稅了,這讓地方士紳和地方官員怎麼巧立名目繼續搜刮民脂民膏?
這還是斷人財路啊!
再舉一個極端的例子,以往鄉野之間那都是士紳掌控,他們有文化有見識知律令明大理,所以一般鄉野村民爆發矛盾時,這些所謂的士紳族老其實就充當了裁定人的角色,他們說怎麼做鄉野村民就會怎麼做,不敢質疑也不敢反抗,這就是所謂得讀書人幫助朝廷教化子民。
然而著報紙一旦刊登出來後,老百姓就會了解大明律令了,他們就會知道自己究竟錯沒錯,知道對方應該受到怎樣得懲處,心裡麵對律令有了模糊概念之後,這些鄉野村民再發生了矛盾,下意識地就會去官府縣衙,而不是聽從士紳鄉紳的意見!
換句話說,這就是對士紳讀書人統治力的破壞和動搖!
所以辦報紙得消息一出,士紳縉紳頓時怒了,瘋狂彈劾通政使叢蘭,並且進言勸諫皇帝陛下收回成命。
然而不等皇帝朱厚照對此做出表態,很快另外一件大事就發生了。
那就是楊廷和派遣去江西南昌調查寧王朱宸濠試圖叛逆罪證的監察禦史,竟然在回京途中不幸遇到亂匪,直接就被殺了,死得連屍體都找不到,更彆提什麼罪證了。
此事一出,瞬間引得朝堂震動,什麼報紙文臣縉紳也顧不上了,他們立刻團結起來將矛頭一致對準了光祿寺卿朱宸濠。
當湯昊聽到這兒的時候,也是不由感慨萬千。
這寧王朱宸濠真他娘地是個狠人,監察禦史說殺就殺了,端得是個無法無天心狠手辣。
其後朱宸濠反倒是指責楊廷和培植黨羽,公器私用,因為那名監察禦史本身就不是江西道的監察禦史,也不是江西人,他去江西南昌乾什麼?
楊廷和沒有料到會被朱宸濠反咬一口,震怒之下當朝指責朱宸濠在江西鏟除異己、豢養死士,而且還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意圖謀反。
反正就是互相給對方潑臟水就完事兒了。
結果皇帝陛下高坐釣魚台,看戲看得津津有味,也不理會雙方說了什麼,就是索要證據,而且還是必須證實對方罪行的實際證據。
原本楊廷和距離拿到證據就差一步,結果連帶著監察禦史都死無葬身之地了,哪裡還拿的出證據,隻能偃旗息鼓。
反倒是都察院總憲大人張敷華因此而徹底震怒,直接請辭致仕,繼任總憲之人也是一位東宮舊臣,叫做費宏的,據聞此人剛介廉明而且能力突出,是個不折不扣的賢才乾吏,所以他雖然年不過四十卻一舉成為都察院總憲,得到了文臣縉紳的一致認可。
這幾個月的時間裡麵,大明京師發生的這兩件大事,可謂是精彩至極。
當然主要還是寧王朱宸濠和首輔楊廷和的明爭暗鬥,讓人暗自心驚。
如此一來,宗室藩王和文臣縉紳之間將再無緩和的餘地,勢必會有一方敗亡然後失去如今的權勢。
對此湯昊沒有什麼好想的,這本來就是他們引宗室入朝、捧殺寧王朱宸濠的真正目的。
簡單了解了一下京師局勢,湯昊暫且也安心了不少。
隨即他就看向來駐倭大臣梁儲,此人不過四十來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加上曾經是朱厚照的東宮半師,注定將來會成為朝堂重臣。
“梁儲,這是駐倭大臣要做的事情,你且收好。”
“好好看,好好學,然後將每一項落到實處。”
“尤其是這開辦學校弘揚儒學一事,更是重中之重,必須儘快落到實處!”
“想要真正消滅一個民族,文化上的淨化,才是對故國徹底的滅亡,從此倭國就會成為我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駐倭大臣的第一要務,就是想儘一切辦法摧毀掉倭國的文化自信,包括但不限於教育,服飾,語言,文字,風俗等各個方麵,淨化倭國孩童的認知,使之對我大明產生歸屬感。”
起初梁儲還有些不以為然,他對這個大明中山侯沒有什麼敬意,畢竟自己身為東宮半師,難道還需要你一個武勳來教本官如何治政嗎?
結果聽到湯昊後麵這些話,梁儲頓時坐直了身體眯起了眼睛,顯得十分認真。
他粗略翻閱完這本小冊子後,頓時倒吸了一口涼氣。
因為這小冊子裡麵的內容,簡直就是在手把手地教導駐倭大臣如何徹底淨化消滅倭族,從根源上徹底將這個民族變成華夏民族的附屬種族,而且還是行之有效的那種!
唯一的問題就在於,這些言論手段與梁儲所學的儒學相悖啊!
“湯侯,這……這些手段……是不是太……”
“不要質疑,不要拒絕,更不要敷衍了事,否則本侯會讓你女兒體驗一下被倭人奸辱虐殺的絕望和痛苦!”
湯昊冷冷開口道,隨即梁儲不敢吭聲了。
因為倭國局勢混亂,所以朝廷製定的駐倭大臣任期較長,五年一輪換,如果出現什麼意外,那可能還要呆十年。
所以此次梁儲出海是帶著家人的,他也正好有兩個女兒。
“按照小冊子內容行事,儘快落到實處,本侯會派人盯著你!”
“如果伱敢因為什麼狗屁憐憫之心,擅自改動本侯的措施,或者說敷衍了事,本侯會讓你後悔這麼做!”
湯昊殺氣騰騰地開口道:“憐憫之心可以有,但不是對這些卑劣倭人的,他們與禽獸無疑,等你在倭國待的時間長了你就明白了!”
梁儲歎了口氣,默默點了點頭。
隨即湯昊又看向了朱當沍,後者神情肅然。
“相比於梁儲,你肩上的擔子更重,但這也是皇帝陛下對你寄予厚望!”
“原則隻有一個,不管是誰敢襲殺我大明天兵,或是造反叛亂,那就殺!”
“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殺到他們膽寒不敢生事為止!”
朱當沍神情凝重地點了點頭。
“末將明白!”
“好好努力,宗室未來在你一人身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