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頂汗帳,華麗穹廬之下。
達延汗巴圖孟克親自率麾下官員等候。
很快遠處塵土飛揚,科爾沁部首領鄂爾多固海親率三萬勇士抵達。
雙方甫一見麵,鄂爾多固海便急匆匆地下馬,然後跪倒在巴圖孟克麵前,以示尊敬和臣服。
“奉大汗諭旨,科爾沁部落征召三萬精銳勇士,願隨大汗平定叛亂!”
巴圖孟克臉上笑容滿麵,急忙伸手將鄂爾多固海給扶了起來。
“不必如此!”
“你我親如兄弟!”
鄂爾多固海聽到這話,也是感慨不已。
科爾沁部始祖哈撒爾為也速該次子,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二弟,他從少年時代起輔佐成吉思汗,為蒙古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和大蒙古國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哈撒爾以“神箭”著稱,“勇力善射”、“矢無虛發、應弦而倒”,有“大曳弓,九百步,小曳弓,五百步”之說。
哈撒爾是蒙古曆史上出類拔萃的一員猛將,成吉思汗不可多得的謀臣,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後來鐵木真一統草原,蒙古高原的各部落首領在斡難河畔聚會,鐵木真被一致推舉為全蒙古的“大汗”,尊稱“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
成吉思汗稱帝前,曾在其帳殿周圍設立一支衛哈撒爾為兀勒都赤(指揮者),負責斡耳朵(大汗營帳)的警衛和監督的重任,成為大汗的佩刀保衛者、勇猛的扈從、得力的助手。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後加強和擴大“怯薜”製度,擴編帶弓箭的“豁兒臣”即科爾沁護衛軍。
其實“科爾沁”一詞源於鮮卑語,意為帶弓箭的侍衛。
科爾沁原本是軍事機構,為“怯薜”執事之一,從各“千戶”、“萬戶”中精選年輕力壯、武術高強、箭法出眾者組成二千人的“科爾沁”,連同“各千戶內選揀得宿衛八千人”共同組成一萬人的親軍,平時是負責護衛“帥帳”的衛隊,戰時為衝鋒陷陣的主力。
到了大蒙古國分裂之後,韃靼與瓦剌征戰不休,“科爾沁”由軍事機構的名稱演變成哈撒爾後裔所屬各部的泛稱,成了著名的科爾沁部。
這些哈撒爾後裔不但驍勇善戰,而且一向牢記祖訓,對正統的汗係始終是擁戴和支持的。
達延汗統一蒙古各部不久,右翼鄂爾多斯、土默特、永謝布等三個萬戶的封建主起兵反抗,而這時科爾沁部人口已達二十萬,善戰勇士多達四五萬人。
鄂爾多斯固海被達延汗冊封為“諾顏”,保證絕不會拆分科爾沁部落,給予了其難以想象的特權,甚至尊稱科爾沁部落為“阿巴嘎科爾沁”(叔王科爾沁)。
正所謂“投桃報李”,巴圖孟克對待自己等人如此敬重,鄂爾多斯固海自然也感激涕零,他正愁沒有機會報答巴圖孟克這份恩情,一聽說右翼叛亂,接到巴圖孟克的諭旨之後,立刻就儘起大軍趕了過來。
“大汗,這三萬精銳勇士夠不夠?”
鄂爾多斯固海之子布爾海笑道:“如果不夠的話,我科爾沁還可以再出兵兩萬,都是部落的有生力量……”
“足夠了足夠了!”
達延汗笑得都快合不攏嘴了。
不枉他對科爾沁部落一直尊重優待啊!
看看,這就是人家的回報!
巴圖孟克拉著這對父子的手,熱情洋溢地進了汗帳。
而左翼三部首領包括兀良哈部落首領花當!
自此,達延汗麾下勢力齊聚,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平定右翼叛亂,誅殺亦不剌、滿都賚這些賊首。
正當他們商議即刻出兵的時候,一個反對的聲音卻是突然響起,無疑給士氣正旺的眾人潑了一盆冷水。
“父汗,不可出兵啊!”
巴爾斯博羅特無視了達延汗那銳利的目光,急忙道:“明軍正在修繕東勝城,明顯是準備再次進軍草原!”
“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發動了左右翼的決戰,那明軍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到時候我們會丟掉整個河套平原,甚至因為內亂部落實力大損,到時候我們如何抵禦……”
他話還沒有說完,達延汗便暴怒地起身,怒斥道:“你這逆子,還不滾出去!”
“父汗,明人才是我們的生死仇敵啊!”
巴爾斯博羅特依舊不甘心地大喊道。
可惜巴圖孟克現在根本就聽不進去,或者說他畢生都致力於統一蒙古大業,好不容易統一蒙古各部,結果那亦不剌、滿都賚這些賊子卻敢公然造反叛亂,還殺害了他這位蒙古大汗的親兒子、派過去統治右翼的濟農!
毫無疑問,這是對他巴圖孟克蒙古大汗的挑釁,更是會動搖他這位蒙古大汗的統治地位。
所以,不管付出什麼代價,達延汗都要平定這一次的叛亂,將亦不剌、滿都賚這些敢於挑戰黃金家族權威的賊子給誅滅!
至於明人,他們又不會出塞,也沒有這個膽子出塞!
巴爾斯博羅特被拖了出去,汗帳裡麵眾人神情不一。
高興者有之,憐憫者有之,質疑者同樣有之。
鄂爾多固海忍不住出言詢問了事情原委,得知明軍在東勝築城之後,他也是頗為驚訝。
河套平原確實是一塊戰略要地,不能就這樣被明軍給奪了回去。
但是在這之前,右翼叛亂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就算是要與明軍對戰,那也必須要先解決右翼蒙古這些叛亂分子!
否則一旦己軍在與大明作戰的時候,右翼蒙古的叛亂分子趁機出兵前後夾擊,甚至會有腹背受敵的風險!
這些道理,在場眾人都是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