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豟span 畢竟一旦達到混元之境,這一切的秘密都將向玄源開放。
而如果不在證道混元之前,試著去摸索這一部分的信息,玄源又如果能夠確定這一部分的信息不會對自己證道混元之路造成乾擾。
就更彆說是像羅睺道人一樣, 利用這些信息獲利了。
說到底,這也是玄源一種不自信的表現。
對於超出自己理解的事物,玄源沒有太多的探索的欲望,一直在壓製自己的好奇心。
好奇心會害死貓不假,可如果沒有足夠的好奇心,又怎麼能夠能夠展望更加遙遠的未來呢?
所以說,羅睺道人身上發生的事情,其實也給了玄源一定的警示。
想要證道混元,就不應該有任何恐懼。
哪怕恐懼的是超乎自己想象的秘密和力量。
如果連直麵都不敢的會,那哪有機會去超越。
機會大多時候都隻有一次,在修行的路上,就是應該牢牢把握住每一次的機會。
這一次的大戰玄源錯過了,那下一次玄源就應該將其牢牢把握才行。
不然一步慢步步慢。
又怎麼能夠真正的屹立洪荒世界之巔呢?
從這個角度說起來,玄源和之前相比確實少了很多衝勁。
已經不像是當年想要趕超洪荒世界第一梯隊那樣敢想敢拚。
這其實也是一種規律。
畢竟當時的玄源的修為比起祖龍等洪荒世界第一梯隊來說還有著不小的差距。
在天地大劫的壓迫,以及對於證道混元的渴望麵前,玄源當然隻能夠竭儘全力,去爭取每一個獲得提升,能夠追上洪荒世界第一梯隊的腳步的機會。
而到了龍漢大劫末期,玄源在事實上以及追上了洪荒世界的第一梯隊。
除了和祖龍、祖鳳、祖麒麟這三位三族的領頭人有一定差距之外,玄源自信自己不弱於任何人。
而從記憶之中,玄源又清楚這三人的結局注定不會太好,也就是說在未來的競爭之中,這三位不需要考慮。
一番分享之後,玄源意識到自己其實已經是洪荒世界真正的第一梯隊成員了,想法和心態自然也就隨之改變。
求穩不可避免的成為了做事的第一原則。
這也是為何在這次的天地大劫之中,玄源沒有主動占據領導地位的原因,而是選擇坐視乾坤道人等人創建東方聯盟才選擇加入。
說實話,哪怕到了現在,對於自己之前的選擇玄源都還有些沾沾自喜。
畢竟從結果可以看出來。
作為東方聯盟的發起者,乾坤道人等四人在之前的戰爭之中的結果並不太理想。
而玄源和青鸞則是全身而退。
想到這,玄源不由得有些羞愧。
因為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恐怕不見得。
在這場戰爭之中,乾坤道人等人的處境確實比起玄源和青鸞更加惡劣,他們的結局看著確實挺慘的。
可在這場戰爭之後呢?
玄源能夠斷定,乾坤道人等四位聯盟的發起者的收獲必然比自己和青鸞更高。
而玄源之前在龍漢大劫之時積累下來的優勢,恐怕在這場戰爭之後就要消失殆儘了。
甚至可能變成劣勢。
而這個結果,正是玄源多年的算計,多年的求穩而造成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玄源和青鸞真的穩坐釣魚台了嗎?
這次的天地大劫並沒有因為之前的戰爭而結束,而是會愈演愈烈。
這就證明了如果玄源繼續之前的行為的話,恐怕這次天地大劫結束之後,他同東西方聯盟的其餘頂尖大神通者之間的差距將會被進一步拉大。
到了那時,突破混元之境的機會定然也會比他們更小。
在這之後,想要晉升混元之境,就需要看彆人的眼色,受到彆人掣肘。
那玄源今天的算計不久成了笑話了嗎?
事實上,想到這的時候,玄源已經明白了自己真正缺的是什麼了。
自己缺的是一顆強者的心。
沒錯,自己從龍漢大劫中後期到現在,種種的行動都能夠表明,自己確實缺了一顆強者的心。
這並非是玄源的求道之心不夠堅定,也不算對大道修行不夠虔誠。
在這方麵玄源做得還是可以的。
在龍漢大劫之前,玄源之所以選擇投身龍族,雖然有玄源自身的勇氣和大無畏在裡麵,更多的還是基於對自身修為提升速度不足的恐懼。
所以當玄源的修為來到洪荒世界第一梯隊之後,他的勇氣和大無畏就慢慢消散了。
再想通了這一點之後,玄源整個人豁然開朗。
他明白了自己應該怎麼去做了。
強者就是應該不懼一切挑戰,不懼一切困難。
把挫折和磨練,當成是自己成功路上的養料。
玄源所經曆的一切困難和挫折,不正是他在混元之境麵前的考驗嗎?不都是他的積累和養料嗎?
而現在,玄源最要緊的事情,就是徹底找到屬於自己的強者之心。
哪怕玄源已經明白了這一切,強者之心也不是說有就有的。
不過對於玄源來說,這至少是一個好的開始。
想到了這,玄源也真正明白了這同樣是混元之境前的一種考驗,也是想要證道混元必須具備的一種特質。
沒有強者之心,這也是玄源之前一直搞不懂為什麼自己無法按照自己的推演,將自己的意誌貫穿到自己的大道法則之中,貫穿到自己的道體之中,貫穿到自己的大道之中。
因為自己的意誌之中,缺少了強者之心這重要的一環。
這樣的意誌,根本就無法支撐起一條混元之道。
玄源又怎麼可能成功呢?
事實上,能夠在現在發現這一點,對於玄源來說就已經是一種蛻變了。
這同樣是一種道心的升華,一種心靈的超越。
(